区域经济与粤港澳大湾区

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研究;深圳、珠三角、港澳及内地经济合作研究;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思路和政策设计研究;其他有关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咨询。

2018

  • 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中心研究

    项目负责人:阮萌

    项目组成员:汪云兴、何渊源、刘兴贺、钱柔冰、平莎

    本项目从指引性、操作性、高端性、创新性出发,重点关注“协同创新、支撑体系、实施路径”。通过深入分析香港与内地科技创新合作的难点,制定了面向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微电子、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创新生态顶端资源图谱,提出着力把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打造为新兴科技创新发展场景中心,并为合作区开发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引。

  • 深圳罗湖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策略研究

    项目负责人:李相锋

    项目组成员:曹钟雄、周顺波、吴浩、高雅、李梦捷、陈振华、舒鹭

    罗湖区毗邻香港,是特区改革开放的发源地。本项目提出,罗湖要以深港合作、“口岸经济带”建设为主线,加快推动罗湖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借助莲塘口岸开放契机,加快“口岸经济带”和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建设,进一步优化深港合作机制。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和培育高端消费业态,加速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区建设。同时不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强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国际高端要素的集聚。

  • 莞港澳科技合作发展与创新模式研究

    项目负责人:胡振宇

    项目组成员:安然、周余义、蔡冰洁、陈安祺

    本项目通过在优化东莞区域创新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平台和重点科技项目、加强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和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格局等领域开展研究,提出了推动莞港澳科技合作的重点抓手与具体措施,以构建莞港澳科技合作新格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港澳青年在罗湖创业就业情况调查

    项目负责人:张玉阁

    项目组成员:赵圣慧、杨秋荣、谢来风、李佳桧、文雅靖

    罗湖是港澳居民特别是青年的主要居住地,是港澳青年北上发展的起点。本项目通过对罗湖相关机构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港澳青年在罗湖创业就业的现状,分析港澳青年在罗湖创业就业遇到的问题、障碍及其成因,比如创业就业面临准入限制和资格认可等系列问题。基于此,提出通过强化海内外宣传力度、推动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等方式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融合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

    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行动策略

    项目负责人:曾真

    项目组成员:金建玲、陈世飞、张艳、杨孝骞、朱锡汉、张家文、钟志山

    本项目以“粤港澳大湾区”的视角重新审视东莞的城市定位、产业优势,以及与港澳广深等湾区极核城市未来的区域联动和城市竞合关系。基于对东莞对标世界三大湾区及其相关城市的经验启示,以及港澳相对于湾区其他城市的比较优势和合作潜力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东莞有效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行动策略、重点项目以及政策建议等。

  • 区域协同发展

    广佛同城与区域协调战略研究

    项目负责人:曾真

    项目组成员:金建玲、郭鑫、陈世飞、张艳、王园、杨孝骞

    本项目作为佛山新一轮总体规划的重点专题研究项目,研究重点是2030年广佛同城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定位,既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佛山如何加强与广深港澳,以及珠江西岸各城市间的区域关系和协调发展,项目提出如何从战略层面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协作、错位发展、合理布局的战略举措,以及携手打造“广佛超级城市”的关键途径,为佛山新一轮总规提供战略支撑。

  • 区域协同发展

    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

    项目负责人:阮萌

    项目组成员:刘兴贺、汪云兴、何渊源、钱柔冰、武增、平莎

    本规划充分衔接深圳各项规划文件及政策,借助深圳创新、产业资源,发挥合作区及深圳市产业发展基础、区位优势等特点,结合合作区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及重点项目建设,明确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并从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招商引资、创新生态、产业协调、土地保障、生态环境等八大方面提出未来发展路径。同时结合合作区实际情况,从产业政策、产业准入、人才发展、资金保障以及政府创新等方面提出支撑产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 区域协同发展

    东莞滨海湾新区对接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研究

    项目负责人:余宗良

    项目组成员:赵建宾、郑天骋、张国平

    本项目对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区和东莞滨海湾新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指出东莞滨海湾新区的优势和不足,从产业对接、空间对接、设施对接、制度对接等维度进行建议,为东莞滨海湾新区争建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区特色发展片区或拓展区提供决策参考。

  • 深圳南山区“飞地经济”研究

    项目负责人:辛华

    项目组成员:张国平、夏雪瑶

    本项目深入探索深圳南山区制造业发展空间的路径及其配套政策,在支持南山区制造业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又能将制造业核心关键环节及创造出的绝大部分经济价值留在南山,提出南山区通过发展“飞地经济”来促进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建议,并建议将异地产业园作为南山区制造业外溢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有效破解南山区制造业发展受制于产业空间与要素成本而增长动力不足的难题。

  • 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实施情况中期评估

    项目负责人:熊兴

    项目组成员:王婧倩、巨少达

    本项目旨在总结试验区开发建设的主要经验,凝练一批可供其他地区推广、借鉴的做法和模式,并向国家和广东、广西两省(区)争取更多的支持,进一步促进试验区建设,提出适合试验区发展的总体发展规划详细内容,更好地推动试验区全面发展。

  • 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区域合作高质量发展研究

    项目负责人:余宗良

    项目组成员:朱丹妮、吴金晨

    本项目对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成渝经济区、长株潭等区域合作模式,国内、国际合作园区,以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广西园、贵州园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区域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定位、路径及政策建议。

  • 南山-湛江共建产业园选址研究

    项目负责人:辛华

    项目组成员:张国平、夏雪瑶、彭向宇

    本项目深入研究湛江市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现状、规划和政策背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前景,结合深圳南山区产业发展情况,提出落户湛江的产业类型和企业类型以及产业导入方式,并通过对海东新区高新区、湛江奋勇高新区、雷州市产研集聚区和徐闻生态工业集聚区四个园区的比较分析,对深圳南山湛江高新产业园的选址以及建设规模提出建议,同时根据拟落户产业和企业的发展诉求,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佛山与深圳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项目负责人:余宗良

    项目组成员:赵建宾、刘泳先、郑鑫

    本项目对“佛山+深圳”应该与“佛山+广州”与“佛山+香港”并列为佛山三大城市发展战略进行了论证。基于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认知、政策案例和实践案例,明确佛山与深圳九大产业协同领域。并根据深圳和佛山对两地产业协同发展的需求与条件分析,提出佛山主动加强与深圳产业协同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 佛山顺德区容桂街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策略研究

    项目负责人:曾真

    项目组成员:金建玲、明亮、张艳、杨孝骞、陈世飞、黄治然、张馨月

    本项目重点从强化区域协调、对外通廊建设、路网体系互联互通、村级工业区活化、新型产业发展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等方面为切入点,量身定制容桂街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行动计划,并策划若干近期可操作项目作为有力支撑。 项目委托方:顺德区容桂街道办事处

  • 广州黄埔区、开发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调研报告

    项目负责人:王振

    项目组成员:时鲲、杨潇然、周冬暖、汤文佩

    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广州黄埔区、开发区由于区域工业经济特征明显,欧美日等外资基因显著,历史上与港澳合作的积累不足,相较于其他粤港澳合作高地,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本项目全面梳理了广州黄埔区、开发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工作进展,针对与港澳合作的政策接点和机制接点,找准定位、补齐短板。项目对标先进,为新时期黄埔区、开发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提供重要指导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