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势”与“进”

作者:彭晓钊

时间:2023-03-04 14:55

1873

QQ截图20230607150252.png

文化是城市兴盛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延续的精神脉络。香港作为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并列的国际化大都会和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之一,但相比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定位深入人心,却长期缺少城市文化发展主线,一度被外界诟病为“文化沙漠”。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为香港勾勒“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发展蓝图,新任特首李家超首份施政报告从文化人才、文化基建、文创内容、文创产业四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让“文化”成为香港面向未来发展的关键词。

一、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是新命题也是必答题,具有广阔空间和无限可能

在世界大变局和中国大发展交织激荡的时代大势之下,香港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联通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带领粤港澳大湾区迈向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擎,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正逢其时。

从全球变局看,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大势底定,但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乱流冲击从未止息,大国关系和区域竞合风起云涌,围绕国家意志、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等主题争议不断。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深度参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文明对话、国家对话、城市对话、个体对话,可为动荡变化的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和稳定性。

从国家战略看,中国正以前所未有自信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与“文化强国”建设方向不谋而合,相比内地城市更可发挥中华文明窗口作用,挖掘并传达中华文化蕴含全人类共同价值,用国际社会“听得懂、信得过、易接受”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打破西方话语霸权“信息茧房”,展现新时代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

QQ截图20230607150334.png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从城市发展看,随着数字经济、知识经济、服务经济等快速兴起,全球城市发展出现明显“文化转向”,“文化”不仅贯穿香港城市发展脉络,更是香港争取未来竞争主动权的关键所在。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不仅有利于推动本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升文创产业优势能级,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经济价值,也可促进与世界先进文化对接融合,铸造全球城市文化引擎。

从民心所向看,香港历经修理风波、新冠肺炎等多轮冲击浴火重生,正处于“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中间节点,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关键时期,亟待通过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建设,凝聚发展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本港特色文化,扩大“爱国者治港”最大公约数,寻求经济社会长治久安最优解,推动“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共建共担共享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二、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具备先天优势,但也面临亟待突破化解的难题

作为中西文化交汇的大熔炉,香港拥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特色,在亚洲文化艺术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还需进一步发挥中华文化纽带和窗口作用,提升文化底蕴和产业发展能力。

无可替代的五大优势:一是制度优越性。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享有高度自治权,结合华人智慧与西方经验,实行与国际接轨法治及自由经济体系。二是城市开放性。香港是“最中国”国际都会和“最国际”中国城市,拥有“中文+英语”双语环境,包容各种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吸引来自全球各地艺术工作者和文化机构。三是文化多样性。香港不仅根植中华传统文化,糅合岭南地方特色,更以独特区位和时代因缘,长期兼容世界各国文化,形成多元荟萃的独特文化气质。四是机构专业性。文化创意是香港六大优势产业之一,创意设计、艺术拍卖等专业机构在全球占据一席之地,港式流行文化和明星在全亚洲和华人圈风靡一时。五是区域联动性。粤港澳大湾区从战略构想到全面实施,人文湾区和休闲湾区建设实质性推进,各领域文化交流合作向深向实发展。

 QQ截图20230607150508.png

图1 2011-2020年香港文创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HKC&SD)

QQ截图20230607150537.png 

图2 2020年香港文创产业增加值各部门构成

//资料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HKC&SD)

亟待突破的四大难题:一是文化认同有待强化。由于欠缺历史文化教育和传统文化熏陶,香港青少年民族共同体意识较弱,中华文化自信还需深入发掘,未对香港文化创作和“走出去”形成有效支持。二是文创产业成长持续性不足。香港长期偏重高附加值服务经济发展,文创产业受限于本土市场空间,面临金融、地产等优势产业挤出效应,以专业性中小型机构居多,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三是文化品牌影响力减弱。与韩国、日本乃至与内地相比,香港在市场营销、品牌塑造、IP运营等方面文化整合和输出能力相对不足,最具代表性的流行文化优势已出现衰退。四是进入内地市场“水土不服”。香港与内地文化在艺术创作、市场生态和政策规范差异性较大,内地在印刷出版、影院服务、电影制作发行、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等领域对港资存在一定准入限制。

三、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超级联系人”优势,跨越中外文化交流“鸿沟”

展望未来,香港如何更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世界多元文化合作交流、以“东方之珠”塑造和诠释“东方之美”,关键在于利用国际化特色、发挥超级联系人优势、加快建设成为无可替代的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QQ截图20230607150620.png

//香港文化中心

第一,支持港风融入华流发展,再现亚洲流行文化中心。文创产业是城市生命力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如伦敦设计产业、巴黎时尚产业、东京动漫产业、首尔韩流产业等,不仅创造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还为城市带来享誉全球的文化符号。建议充分用好香港流行文化IP,深化与内地影视投资合作和人才交流,共建影视基地和人才培训机构,利用商业化、类型化、工业化手法,演绎创作更多“叫好又叫座”影视作品,拓展永不褪色的“港片宇宙”“港剧宇宙”;参照迪士尼乐园主题馆和日本动漫游模式,推动在香港西九龙文化区和内地城市设立港片体验馆或主题乐园,结合香港明星或幕后创作者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打造港式流行文化巡礼圣地。

第二,积极谋划世界顶级文艺盛事,实现文化输出“破圈”效应。标志性艺术盛世是全球文化城市不必可少的标签,如纽约时报广场跨年夜、巴黎时装周、柏林电影节等,均为城市文化发展持续导流赋能。建议加大引进全球顶级品牌机构、名家大师及展览展会举办首展巡展,持续办好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香港国际影视展、香港设计营商周等品牌文化活动,把香港演艺博览会打造成为亚洲流行文化风向标,携手大湾区城市共同申请举办世界博览会、夏季奥运会等国际性大型文化盛世,创设中华美食节、大湾区电竞赛、粤语音乐节等特色文体节庆活动,整合和串联艺术表演、文化展览、中西餐饮等文化主题旅游路线,为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注入别具一格的“文化元素”。

第三,充分用好中外“超级联系人”角色,多视角传达新时代中国声音。香港作为联系祖国内地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纽带,相比海外媒体报道中国、解读中国更具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熟悉海外媒体运作模式和受众习惯。建议发挥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接轨国际优势,作为海外孔子学院中方代表,参与中文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播体系建设,消除外界对官方背景的质疑和误解;参照半岛电视台模式开设以中阿卫视、凤凰卫视等为代表的多语频道,制作播放符合海外受众审美的中华文化主题栏目,针对全球热点邀请不同立场专业人士一线交锋,聚拢海内外友好民间力量对外发声,打造集新闻资讯、人文科技、商贸交流于一体的媒介平台。

第四,强化中华儿女“心灵契合”纽带,坚定文化自信根基。新时代香港青年能否不断增强国家认同,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直接影响到香港能否持续繁荣稳定、“一国两制”能否行稳致远。建议依托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拓展博物馆考古盲盒、沉浸体验、数字沙盘等传统文化IP授权开发,利用“网红效应”提升对青少年群体“粘性”;加强粤港澳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互展,以美食文化、武术文化、民间艺术等为特色,传承血浓于水“中华情怀”,从识记“硬历史”转向感受“软历史”;积极联动粤港澳三地青年团体,策划香港青少年到内地以寻根、红色等为主题的研学游学活动,弘扬以爱国爱港为核心、与“一国两制”方针呼应的主流价值观。

推荐阅读

  • 综研观察

    可持续金融渐成主流,深圳如何后发先至? 2024-11-01 10:20
  • 综研观察

    国家支持创投放大招,深圳CVC发展正当其时 2024-06-26 10:27
  • 综研观察

    从“独角兽之问”看创投市场资本“耐心”不足难题 2024-06-15 15:56
  • 综研观察

    文旅市场“热辣滚烫”,深圳如何一路长红? 2024-02-29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