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设备更新将催生“乘数效应”

时间:2024-04-08 15:21

21680

“我个人比较重视两项政策,可能起到一定的抑制波动作用:一是鼓励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二是超长期特别国债。”3月28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马洪基金会“问势2024”理事报告会上表示。

会上,樊纲以《克服短期波动,推进长期增长》为题作主旨演讲。他认为,经济周期与设备折旧周期基本同步,大规模设备更新将有效带动需求增长,产生“乘数效应”;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则有助于解决金融债务与财政债务功能错配、投资回报期限错配等问题。

推进长期增长,关键在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樊纲认为,要从创新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发挥企业核心作用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同时,要破除“小院高墙”,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吸收更多知识和技术外溢。

QQ截图20240416153206.jpg

一、以大规模设备更新催生“乘数效应”

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樊纲认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需求疲软、房地产市场波动、地方债务等问题,5%的目标并非没有挑战。而他关注到,今年以来有两大政策释放了明显的“乐观”信号。

3月13日,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发布,目标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樊纲认为,设备更新之所以值得关注,是因为经济周期与设备折旧周期是基本同步的。机器设备大规模更新换代,将带动需求(如固定资产投资、就业)大幅增加,经济随之恢复景气;随着设备更新完成,需求下降,经济周期则转为衰退。

“政府提供少量补贴、银行提供一些贷款,鼓励人们去买设备,这就扩大了需求。买了设备,制造设备的工厂就要买零部件,钢材企业又去买其它,一轮一轮,就产生了乘数效应。汽车、家电以旧换新,也是同理。”樊纲解释道。

在这方面,国资国企应发挥带头作用。樊纲表示,国有资本作为公共资本,其重要职能是提供公共物品、增加公共利益,而当前我国最需要的“公共物品”是宏观经济稳定。国企若能“多做一点”,为宏观经济创造更多需求,产生的宏观效益将远远超出单个企业的微观效益。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樊纲提到,地铁、高铁、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成后将带来GDP整体提高、税收增长等长期效益,但项目回报往往要30年、50年甚至更长时间。而金融贷款通常要求5-10年就产生回报,由此产生了“时期错配”和“功能错配”,长期国债则有助于解决错配问题。

二、发挥“后发优势”

演讲后半段,樊纲转入了对当下最火的概念——新质生产力的探讨。

他认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形成更好的创新生态,使颠覆性技术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

“首先要改革教育体系,让更多人有志于做基础研究,不是为‘五斗米’而学习,而是为好奇心。”樊纲认为,真正的创新总开始于一些“不着调”的事情,需由好奇心而非物质驱动。

樊纲继续谈到,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另一重点是知识产权保护,即尊重企业和科学家的劳动成果,允许其获得一定的垄断收益。

同时,要注重发挥民营企业在创新领域的灵活性、自主性和持续性作用,克服“所有制歧视”“规模歧视”等,形成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机制。

“创新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民营企业有更强的动力和激励,敢于冒险、试错,因此更能捕捉到市场上转瞬即逝的机会。”樊纲说。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还需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樊纲提到,曾经我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是廉价劳动力,而这一要素优势相对“初级”,近些年正在丧失。要快速提升要素结构,应注重发挥“后发优势”,即用更短的时间、更低的成本,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知识和技术“溢出”。

他认为,美国等国家的“科技遏制”战略正是要切断知识溢出的各种渠道。这要求我国开展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包括对更多国家、更多企业和产业开放,由此突破“小院高墙”,真正实现生产力的跃升。(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