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中国经济波动与发展统一大市场

樊纲观点

时间:2022-09-20 14:33

113911

我们来分析宏观经济问题,分析长期问题,包括全国大市场,特别是体制改革,政府的政策、政府的规则等,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一、近期经济波动

总的看形势比较严峻,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4,接近0的增长速度。各方面负面的消息比较多,各行各业都很艰难,现在的就业形势、服务业的情况值得重视,特别是年轻人的失业问题,18到24岁的年轻人失业率为19%。最近又出了一个数字,失业人数达3.5亿。有的数字也不是特别的准确,但是确实也很现实,特别是针对疫情怎么调整,值得各级深思。

分析原因有三大因素,我称之“外生因素”。

1、疫情的变化,尽管管控疫情的方法是我们自己确定的,但疫情本身对于经济活动来讲是外生的,是自然界、某个国家的实验室出来的,不是经济中内生的,相当于天灾,这个还是主要的因素。至于怎么管理今天我们没有资格多探讨,确实过去这两年来,特别是去年三季度以来,去年三季度以前形势基本控制住了,去年三季度以后不断的散发、不断的波动,今年3、4月份上海的封城,确实对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0.4和巨大的冲击密切相关。

2、国际金融动荡,本来国际经济就动荡,压力与风险继续存在,美国开始加息、发达国家通胀高,一定会对资本市场和整个经济带来冲击。

3、俄乌冲突,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世界又引起新的动荡。

三大因素作为经济“外生因素”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冲击。

“内生因素”是从自己的体系中、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主要是去年三季度之后集中出台的,后来被中财办确定有收缩效应导致合成谬误的政策。有些措施不是不采取,而是看如何采取。比如说低碳、追求双碳目标、低碳转型,持续战打成歼灭战就导致了拉闸停电。反垄断也要反、资本无序扩张也要反,但是一下子把头部企业,所谓有垄断倾向的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这些企业是不是垄断、怎么垄断还没有搞清楚。比如说垄断,垄断首先得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有份额,国际市场的份额应当怎么看,特别是互联网,互联网没有边界,因此是竞争、是垄断要在国际视野分析这个问题。我们跟国际上比,我们的营业额很小。现在判断垄断要看是不是可竞争的,如果是可竞争的就不是垄断的,这个在国际上判定垄断问题时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没有做这方面的分析。什么叫做可竞争的?去年拼多多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把最大电商的营业额抢走了百分之几十,这就是可竞争的。去年以来大的企业增长乏力,原来国际上的市值都是领先的,“独角兽”数量也是领先的,结果现在落后很多。加上其他国家信息安全,国家信息安全要保护,涉及到一些企业,企业的增长有了停滞。

规范教育培训,很“任性”的出台了,因为涉及到这么多人,一下子造成了大量失业,收缩性极强。

紧缩房地产,三条红线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当然有独特的地方,和其他的还不一样,但也确实产生了冲击。

这些政策同时出台造成了合成谬误,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收缩效应。

非常重要的是一点,宏观政策去年是偏紧的,没有用扩张性的、刺激性的政策支撑经济的增长。为什么这么说?宏观政策的大小不是政府花了多少钱就是宏观政策,扩张性政策的特点是要求无中生有的需求,政府得创造出一块需求,不是收了税、搞了建设,那叫转移支付,刺激政策需要政府发债、政府要赤字,这些是“无中生有”的需求带到社会再带动其他的部门,你买了东西会产生乘数效应,生产资料部门买东西,增加了工资,扩张了消费产品的需求。

本来我们的赤字安排从前年的3.9%降到3.2%,到年底1万多亿没花出去,一年下来实际上我们的财政支持力度比前年大幅度缩小,其他政策也不够积极,货币政策作用不大,不是银行没钱而是货币没需求,没人愿意贷款。为什么没人贷款?预期的投资回报比利率还低,他为什么要借款?这就是典型的流动性陷井的问题。流动性很多,但是大家不需要,因为大家的预期回报低于利息率。这些东西加在一起,不仅仅是一个因素,不仅仅是疫情的因素。去年四季度疫情没那么严重,不像今年上海那么严重的时候,GDP增幅就到了4%,结果今年第二季度到了0.4%。

国际经济也不乐观,在这样悲观、低迷的情况下,我们反倒应该看一看积极的因素,看看我们的经济潜力在什么地方,我们的调整是不是能够起作用?把积极的因素充分利用好,看到我们下一阶段市场的潜力,这是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事情。“问势”需要问问这件事,积极的因素在什么地方,哪些因素可以造成积极的调整。

1、去年具有收缩性的政策基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关于低碳,今年增加了采煤量,最近有省出现了财政赤字,财政收入减少百分之十几二十几,煤矿大省最近几个月财政收入三、四十的增长,今年绝对不会拉闸限电,这个调整是从2021年开始的。

2、宏观政策也进行了调整,一季度大力提高了财政支出,一季度实现了4.8%的增长,上上个季度是4%,说明政策起了明显作用。

3、垄断企业的问题进行了调整,鼓励头部企业积极发展、上市,有笔罚单落地,罚单落地了就可以运转,罚单不落地没法往下运转。

房地产市场最近这阶段出现了比较重大的调整信息,各级地方政府都在调整,政策从过去严格的限制、限购、限贷,到现在多数地方放松了限制、降低了利率,最近中央政府要成立一个基金,以3000亿的基金帮助房地产市场进行整顿,若能形成一个机制周转起来会对市场的调整起到积极作用。

全球大变局的情况下,体制继续朝着开放的方向,向世界开放,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全球化,我们办的进博会,消博会,外资、外贸的政策继续在开放,今后更加重要,当一些国家联手遏制你的时候,继续开放是更加重要的国策。

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我们都听说很多企业不行了、倒闭了、躺平了、企业家不干了、撤出了等消息,一定程度上也不是坏消息,在经济低迷的阶段,往往产生的效果是产业内部结构实现调整,提高集中度,成为创造就业、创造产值的好产业。一个产业中过去往往是企业太多、产能过剩,企业太多、产能过剩压得大家恶性竞争,天天杀价,压薄利润,在边缘上挣扎。

大家都很羡慕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几家大企业垄断竞争,有的叫寡头垄断、寡头竞争,利润高就能拿钱创新、日子过得更好、不断有技术进步。那种结构不是政府安排的,也不是那几家企业勾结设定的,那是经过一轮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一轮一轮的周期、一轮一轮的危机、一轮一轮的萧条,低谷的过程中兼并收购加上一些企业退出,逐步逐步减少企业的数量,实力比较差的企业退出就把更多的订单、更多的市场空间让给更好的企业,使这些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现在我们说一个好企业的判断标准,就要看他的总订单多了还是少了,很多产业总的订单是少了,分摊到的订单就少了,退出一部分企业,再加上兼并重组,让出一部分市场,订单集中到好企业,使得好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这是低谷时期的特殊经济发展机制。通过调整产业内部结构使得产业更高质量的发展。

我以前看过美国的电视纪录片,讲早期企业家的故事,请现代的企业家点评过去的企业家,其中一个点评人是特朗普,主持人问他怎么看经济萧条、低谷,他说萧条好、低谷好,我可以买东西了,以前我买不起。

过去长期的产能过剩,经济没有出现衰退、萧条,我们没有负增长,这次接近零了,过去不好不好我们有6%左右的增长,一直没有真正的低谷。最近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说过一句话,我非常赞赏中国人管理繁荣的做法,什么叫做管理繁荣?我们的用词是宏观调控,在经济热的时候不让你干这个、不让你干那个,泡沫不大就不会崩盘、就不会出现大的危机。他说中国一直没有出现萧条,中国人要学会管理萧条,这句话估计是编的,仔细想想确实中国是这么回事,过去一直是高增长,于是企业给大家一个概念,企业创造了、产生了就不会消亡,这不一定,消亡是凤凰涅盘,过去产生的生产能力可能被别人收购、兼并了,能够更好的利用、更好的发展。这个过程对于企业来讲也许不是一件好事,但对整个产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是提高质量的过程。

香港某个企业家说要抓住市场机遇,抓住退出的机遇,抓住被收购的机遇,不要以为大家永远会活下去,在市场经济的波动下,抓住兼并别人的机遇是机遇,抓住别人用好价格兼并的机遇也是重要的机遇。我非常认同,市场就要不断的调整实现优胜劣汰、实现产业结构的改进,实现经济质量提高。

我国经济在世界上还是不错的,物价比较平稳,今天上午公布7月份的通货膨胀数比上个月又高了一点,达到了2.7,内部结构主要是食品,猪肉涨得比较多一点。最大的涨幅是食品,第二大涨幅的是交通和通讯,我不太理解为什么交通和通讯的价格7月份涨那么多,现在出行还受限制,通讯价格还不断降价,可能是去年同期很低,今年就比较高。上个月是2.5,7月涨到了2.7。

特别是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几个月下降,这个月又是4.2,油价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这个月是4.2,是进一步下降的趋势,通货膨胀是可控的。

各国出现逆差的时候我们仍然是大顺差,7月份的数字还要高,6月份我们又在创造历史新高的贸易顺差,美国又创造了历史新高的贸易逆差。现在一些传统的顺差国在变成逆差国,德国、日本、韩国、越南在变成逆差国,我们仍然是顺差国。总是顺差也不是好事,外汇储备1到6月份又涨了一点,不过在全世界经济动荡、风雨飘摇、潜在风险这么多的情况下,有顺差、有收入、储备在增长,比反过来要好,使经济更加稳定。

相对应的是我们的汇率现在比较稳定,4、5月份贬了一点,6.4贬到6.6、6.7,那个阶段确实是因为中国因素,汇率首先是两种货币的关系,两方的因素都会造成影响。4、5月份着重是我们这边的因素,上海封城、产业链断裂、出口受到一些影响等,大家对中国的经济前景有点担心,人民币出现贬值。最近有一些小的波动,我们要看美元,人民币贬值是因为美元升值,美元对其他货币都在升值,其他货币对美元是贬值,我们和美元基本稳定,我们对其他货币来讲就是在升值。

我们看到,美元指数一直在上涨,我们的贬值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因为美元的升值,美元为什么升值?美元为什么在世界经济动荡、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在他加息的背景下为什么升值?因为美元是美元,是国际货币,他的单位总是1,其他的货币都在波动,变成美元去买美元资产,账户上就是稳定的,别的货币贬值的时候,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反过头来都买美元,美元动荡大家也都是买美元,美元形成避风港的效应,加息以后债券回报率高了,大家又回过头来买美元,推高的美元。这个时候就是割韭菜、薅羊毛发生的时候。美元贬值,世界各地的经济增长大家借美元,因为价格比较低,现在价格高了大家又回到美元,各国出现一些美元资本外逃的现象,大家用高值的美元买各种资产。我们的货币比较稳定,确保了我们不被薅羊毛、割韭菜,货币比较稳定金融就会比较稳定。

我们按照“一个篮子”看我们是比较稳定的,人民币还在升值,我们以前是101、102,现在我们103、104,“一个篮子”除了跟美元的关系,欧元、日元都在贬,欧元已经贬到和美元平价,日元已经贬到1:140,近期历史上都是比较低的状态。这个对我们的货币也是有压力的,因为人民币相对在升值,对外贸出口会产生压力。不过在风雨飘摇、金融动荡的情况下,我们的货币比较坚挺不是坏事。不要对我们的经济特别悲观、失望,总的大格局和市场优势依旧存在。我们分析一下通货膨胀,就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的相对优势地位。

二、当前的通货膨胀与世界经济动荡

困扰世界比较大的问题是通货膨胀,世界一些国家出现了高额的通货膨胀,为什么现在出了通货膨胀?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以前这么多年怎么没有通货膨胀?这就涉及到很多问题,过去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发达国家的货币稳定、物价稳定,特别是美国,几十年前是那个价格,现在还是那个价格,确实很稳定。通常说发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既然没有通货膨胀那么增发的货币哪儿去了?这里涉及到货币理论的问题,时代背景下产生了现代货币理论,简称“MMT”,基本的理论是发货币没有问题,多发货币也不会产生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最重要,只要发货币保证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会在经济增长中消失掉。

真正被历史证明过的货币理论,至少有这样的基本逻辑,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它不仅能够衡量和交易商品,也可以衡量和交易资产,什么资产?金融资产、住房资产,统称不动产,也就是楼市和股市。货币多发了,如果商品市场上供求是均衡的,没有什么波动,增发的货币就会到这两个市场上,至少可以导致银行存款的增加,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特别是股市和楼市,美国股市和楼市又特别好,2008年以前多发的货币到了楼市,同时又进了股市,楼市高涨进了股市。这轮增发了货币,发了很多的补贴,补贴的钱转头投入了股市,首先搞红了股市,这几年这么多的危机,股市却一个劲的高涨,股市高涨带动楼市价格上涨,资产价格上涨。不是没有通货膨胀,不是没有商品价格的通货膨胀而是有资产价格的通货膨胀,这是困扰经济学重大的问题,没办法把商品的价格和资产的价格放在一块说,资产的价格是存量,商品的价格、GDP是增量,一个时期内发生经济活动的增加值,商品的价格反映这个时期的经济活动,资产的价格不仅仅反映现在还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

如果都看作价格的上涨,没有商品价格上涨的时候也有资产价格的上涨,也是一种通货膨胀,那么这个通货膨胀带来的危险可能更大,后面的风险可能更大,因为会产生资本市场的崩盘,包括楼市、股市的崩盘,带来巨大的市场波动的冲击。

美国和发达国家这些年大量的增加资本,金融风险已经埋藏在这些地方了,为什么出现了通货膨胀,商品价格的通胀?这和美国这些年来的各种政策和行为产生的效果密切相关,扰乱了发达国家的供应链,使得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产生了不均衡:一是特朗普上台和各国打贸易战,中国为主,和欧洲也打、日本也打,贸易战打的就是别人的供应链、别人的产业链,增加的关税变成了价格,关税就是价格的一部分,所以美国通过高额通货膨胀,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拼命说我们应该把关税都取消。贸易代表却迟迟没有取消,明眼人一看就是一个因素,打贸易战推高商品价格,打贸易战是从全球化到逆全球化,这是最根本的问题。美元过去几十年高歌猛进,发了那么多的美元,美国的物价这么稳定,得益于全球化,美国发的货币是国际货币,全球人都用,他就可以到全球买各种商品。因为全球化,各种商品的成本还在不断的下降是因为效率提高,新的技术、好的技术迅速扩展到全球,使得全球的商品供给大幅度增长,包括美国进口的大量中国商品,都是这些年得益于全球化、技术进步、后发优势,提高效率、提高产量,确保了发达国家、美国发出这么多货币仍然有充足的商品供给,没有价格上涨。一旦这个紊乱了,逆全球化了,自然这个因素会向反的方向开始变化。

二是疫情导致产业链的紊乱,去年以来,一方面疫情导致断供,第一轮断供是武汉封城导致对全世界的断供。之后各国开始出现疫情,最新消息美国的港口又积压了。上一轮港口积压是没人卸集装箱,最近港口集装箱又堵住了,为什么堵住?因为美国供应商包括沃尔玛零售批发公司仓库满了,集装箱到码头又卸不下来,说明美国的需求在下降。前一个问题是需求没有下降,但是供给侧人力出现问题而产生积压。库存是美国经济逆转下滑的晴雨表,因为库存历来是宏观经济学观察一个经济在扩张、收缩的重要指标,库存增加说明朝着需求弱的方向发生变化,现在的港口积压看成是美国经济要进入衰退时期的标志。

三是俄乌战争,能源、粮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又造成了供应链的冲击、供给的减少。现在出了高额通货膨胀是有原因的,为什么以前没有出现高额通货膨胀也是有原因的,经济学上是可以解释的。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处在相对有利的地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肯定会对价格有一定的冲击,对下游的商品价格产生一定的冲击,从现在价格上涨的情况来讲,应该说还是有一些看得见的上涨,最近油价的不断上调,飞机票里含的燃油附加费已经到了250元,以前都是50元。供给链、产业链基本上在我们这儿,我们各种商品的供给是有保障的,生产是有保障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了,我们看到生产者价格指数还在下降,什么意思?在我们生产链的各个环节上,每个环节大家都会尽可能的消化掉一部分成本上升的因素,消化掉一部分为了保住下游的客户,为了使产业继续发展,大家都会逐步消化,不是非常高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有一部分价格上涨了,产业链是比较齐全的,产业链长的链条中会逐步的消化掉一部分成本的上涨,确保供求关系比较稳定。

食品价格历来有波动,主要是我们自己的生产周期导致的,所有的家电、工业品都在降价,服务业最近的价格上涨都是比较平稳的,服务业不景气,一旦疫情得到控制、重现报复性反弹的话,服务业的价格会涨一涨,供求关系基本是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没有大幅度下调的空间,大幅度贬值相信不会有,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这么大的贸易顺差、这么大的外汇储备,应该说不会出现大幅度的贬值,而发展中国家现在很多大幅度贬值,有些经济已经崩溃了。

这样的空间使得我们可以不跟随美国发达国家加息,不采取紧缩性政策,我们还可以采取宽松性的政策,我们没有大放水、大水漫灌,目前产生的效果是,我们没有发那么多货币,我们还有再发货币的余地,采取宽松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加上资本帐户并没有完全开放,我们也不怕热钱走来走去。前两天一个国际的视频会上,我和一位日本学家开玩笑说,日本和中国都采取宽松性的货币政策,我调侃他,我说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你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260多了还在发债,我们也可以效仿效仿,日本学者说你们可不要学我们,我们已经承担不起了。最近日本的国债出现了一些波动,我们也没这个问题。

讲完国际经济的情况,大国竞争的话题大家非常关心的,这也是经济发展重大的政治背景。过去经常说“大变局”是因为我们发展了、增长了,我们不增长美国人也不会理你,也不把你当回事,增长确实使我们认识到很多问题,最近这些年发生的变化。我这几年一直在北大讲发展经济学,一开始总要讲贫困的陷阱,最初是马尔萨斯陷阱,农业的生产率不够养活更多的人,除了农村人以外养活不了其他的劳动力,就不能搞其他的产业。贫困的陷阱大家都理解,我们要什么没什么,要技术没技术、要人才没人才,这都属于贫困陷阱的一部分。

这些年比较流行的是中等收入陷阱,好不容易发展了、收入提高了,去年达到了高收入水平,12000多美元人均国民收入,又有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一方面还没有高新科技,另一方面也不能再跟落后国家比,做劳动密集型也没什么竞争力了。

美国决定跟我们打贸易战的那天我正在上课,我说我们应该庆祝一下,我们终于与发达国家遭遇到修昔底德陷阱,终于发展到被美国重视的程度了。当时还没用修昔底德陷阱这个词,我说“庆祝”美国和我们打贸易战了,这是我们发展的标志。确实美国感到了我们的成长,国际上搞经济学的朋友跟我们说,你们有点什么事我们都不在乎,没当回事,这几年怎么你们突然比我们领先了,突然跟我们有竞争力了?我们很焦虑。美国现在的行动都是反映这种情况,不可避免。

说这几个陷阱都是属于有规律性的,不可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就是崛起的大国和守城大国之间必然发生摩擦和冲突,最坏的结果是打热战,好的结果打贸易战、技术战。技术战是从后发优势朝着自我创新的过程,是相当艰苦、漫长的过程,现在美国逼着你,要切断你发挥后发优势的渠道,不跟你交流、给你断供,不允许企业间和科学界进行交流,“卡脖子”的事情就要发生,都是在技术领域,某种意义上不可避免。贸易战、技术战再发生十几二十年,才能解决合作上的问题。今后我们会看到美国的各个部门都会出招,美国的体系还是很有效率的,我总说美国在国际上是不讲规矩的,丛林法则,但是国内的一套规矩还是在运行,不断的产生新技术、革命性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我们要有思想准备。

迫使我们发挥后发优势,从学习消化吸收的阶段过早的进入自主创新阶段,我们要积极发展创新、自主创新。过去的情况下有些东西不能自主创新,我们买是最正常的,我们买中间产品、科技产品进行加工、组装,用在一些产品的生产上。国际上也不需要每个事都自己做,大家都可以互相分工,大家发挥比较优势,这是最合理的状态。作为后发国家,是我们在追赶的过程中,我们在学习、消化、吸收,购买中间产品、购买专利、技术是最便宜的、最优选择,因为你要自己做的话成本太高,还要走弯路、还要市场试错,商业模式试错,成本更高,为什么后发优势比发达国家快?就是因为我们会节省大量的成本,研发成本和试错成本。在一定的阶段上,没有到自己能够自主创新的阶段,那是最优选择,现在逼着你离开最优选择进入次优选择,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目前阶段最优的方法是“学习+自主创新”,完全自主创新,我们不能学习、不能引进、不能消化、不能吸收,这不是最优方案,但是他逼着你必须得走这条路,走这条路的成本相对比较高,成本会体现在什么现象中呢?会体现在“科技烂尾楼”这类的现象中,因为你还没这种能力,创新的成本就会更高。

但是没办法,次优也是优、次优也是必须要往前走的路,逼着我们必须努力的自主创新,通过各种方式弥补,加上我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全球化,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都去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发挥后发优势,同时认真反省我们自己的科研体制、反省我们的各种制度,真正改善我们的科研体制、技术进步的体制。其中包括如何发展以企业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制,而不是以学术机构为中心、为核心。过去我们的高科技企业在全世界布局,根据他的需要请哪个大学参与、请哪个研发中心参与、请哪个科学家,根据企业的需要、根据企业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各种合作伙伴建立自己的研发体系,而不是以科研机构出论文、过评审为目标,而是以产品为目标,以技术的应用为目标。

三、“大变局”迫使我们进入新的阶段,发挥后发优势,坚持自主创新

现在大家关心的问题是不是会形成“新冷战”的格局,两大阵营互相封锁的风险是有的,有些发达国家就想产生这样的结果,把你封锁死。我们观察各国的行为,目前阶段还不至于封锁,包括俄罗斯也在宣誓要继续开放。中俄真正成为盟国后,发达国家认为这件事是好是坏,是否逼两个国家走到这一步有待观察。中俄有自身的利益需要维护,中俄是不是会变成一个阵营,各自有各自的利益。俄罗斯是想回到欧洲,他从彼得大帝开始脱亚入欧,他当自己是欧洲人,只不过欧洲人不待见他,一定程度上是怕他,他的体量太大。中国有中国的利益,全世界有80%的国家我们是主要的贸易伙伴,我们从中也获益,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孤立、封锁起来?我们一定会努力做全球化。

大家最近看到一个趋势,一些国家公然公开的表示我要跟两方面都搞好关系,将来很多国家、绝大多数国家都是这样的态度,我们的市场可能出现一些收缩,这就关系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近期的问题是所谓长臂管辖和刺激、制裁的问题,涉及到美元交易、金融资产、中概股、外汇储备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各国都在进行调整,大家都感觉到这种危险,我们已经受尽长臂管辖的苦头,当时中兴公司是首当其冲的。大家都在想这些事,是不是美元体系就此终结了,现在说这种话还为时太早,确实出现一些多元化的交易方式,我们研究院的团队也在研究这些问题,包括支付方式、贸易方式,贸易方面就是易货贸易,易货贸易可以没有货币,以物易物,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就实现了贸易,我们和一些国家也采取这些措施。

所谓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人民币能不能更多使用的问题,我们鼓励在贸易中更多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会扩大人民币的使用。最近的消息,上次开会跟金砖国家有关,五个金砖国家有两个金砖国家的公司做了一笔交易用了第三个金砖国家的货币,印度和俄罗斯的公司做了一笔生意用人民币结算,这些新的形式都在发生,我们怎么抓住新的机遇,同时我们又不脱离国际的体系,我觉得这非常重要,毕竟要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自己。

全球化不会停止,但是全球化会发生调整,全球化不会停止的原因是全球化的原动力并没有消失,新动力比以前多了而不是少了。什么叫原动力?二战以后殖民地解体以后,发达国家的大公司逐步变成了跨国公司,都到世界各地做生意、投资,发达国家的大企业、跨国公司就是这轮全球化的始作俑者,这是原始的动力。这个动力最初的时候在发达国家内没有受到阻碍,工人也没有受到影响,政治家们当然也都高兴,当时的发达国家都是积极推进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世界银行一开会外面就游行、抗议反对全球化,你们过去用殖民地盘剥我们,现在用全球化又来盘剥我们。几十年过去了,发达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确实发生了问题,他们的产业转移出去了,他们的工人受到了冲击、他们的收入增长前景受到了冲击,因此他们对全球化不满、反全球化。政客为了选票自然反全球化。跨国公司的CEO有一天停止思考在全球布局的问题吗?他不仍然在全球飞来飞去寻求最佳的资源配置吗?这个原始动力没有消失,现在更多的动力是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新兴市场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都支持全球化,因为他们在中国发展的例子上看到全球化为落后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会。

现在我们都支持全球化,全球化的推动力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全球化不会消失但是会出现调整,两大方面的调整:一方面是产业链的布局会发生一些调整,所谓的区域化。疫情确实提醒了大家,产业链过度集中在某个国家、某个地区,那个地区出现问题会对我们产生冲击,适当的分散化是客观存在,我们也不愿意把供应渠道都放在一个国家,这点是客观趋势,将来可以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就是所谓的“大变局”、大国竞争、贸易战等会产生全球化格局的调整,会不会出现两极分化、两个阵营?不一定,这个因素对于全球化的格局会产生一些影响。

从企业的角度看这也是我们的机会,不要想着全球化是不是去中国化,把产能从中国转移出去,我们的很多企业也是跨国公司,也会朝着跨国公司的方向发展,要在全球布局产业链,这可能是我们的机会。

前两天有一个笑话,德国人没能源了,要开始挖煤了,结果找不到挖煤的人,没有人会挖煤了,好消息是中国有机器,中国的机器不用人,结果跑到中国来,坏消息是得用5G,德国不用我们的通讯设备,就没法用这个机器。很多产业我们可以到那些地方做,这也是我们的机会,并不能把世界产业链布局的调整看作全球化的终点,而是全球化新的阶段。

四、挖掘发展的潜力,数字化与统一大市场

首先要看到一些新的产业发展,比如新能源、智能汽车,新的数据出来了,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出口创新高,全球能源供应不稳定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风能、太阳能在世界上有巨大市场,人们会更多关注新能源发展。我跟大家报告一下,我们研究院的团队帮世界银行做了一个项目,向世界介绍深圳所有公交车都是新能源车、电动车的经验。研究院把深圳公交电动化的经验做法推向世界,相信对中国的产业,不光是公交系统本身,对公共汽车设备一定会有巨大的影响。现在新能源车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潜力巨大。

数字化平台经济能够助力经济发展,这次疫情大家已经看到了数字化多么重要,我们的制造业之所以还不错,我们的出口增长很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字化的平台经济,因为我们的电商,因为我们的数字化技术支持的快递系统。除了检疫、健康宝、数字化的支付系统,中国的货币早就数字化了,只不过没有集中的数字化,而是通过支付系统早就数字化了。我们三年没有用现钞了就是数字化,央行再做一个数字化人民币怎么用还不清楚,只不过把分散的交易信息系统变成统一的交易信息系统,你花每一笔钱央行马上知道,现在央行要知道还得通过支付宝、微信、银行才能搜集到,无非就这个差别。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货币早就数字化了,没有这些数字化,我们的生活没有保障,我们的生活在疫情中会非常的悲惨。数字化也是制造业、工业在疫情期间表现不错的重要原因,不仅国际需求依然旺盛而且我们能保证供给,国内需求也没有下降那么多,保持了经济增长。

我们有了基础设施,新基建已经搞了这么多,我们怎么用起来,怎么实现工业互联网、实现各行各业,特别制造业的数字化,这是我们下一阶段重大的增长点。我们院的团队在研究这些问题,确实值得大家共同推进这件事情。

城市化还在进行,城市化现在已经进入到下半场、第二阶段,城市群的发展阶段。通过城市群的发展解决城市化率不足的情况,同时使我们的城市化更加均衡。城市化率七普的数据显示只有64%,发达国家基本上是80%,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很高,阿根廷90%多的城市化,他还是农业国,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还是差距巨大,不是简单地把这个过程推进,而且是健康的推进,避免过去出现的大城市病、价格的两极分化,大中小城市两极分化、人口流出城市与人口流入城市的两极分化,在避免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促进人员更多的流动,在人员流动中实现就业水平的增长、劳动力、生产力的提高、收入的提高、消费的提高,使经济真正实现内循环、良性循环,能够继续发展。

现在总说要提高消费、增加消费,离开城市化提高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是无解的问题,要想提高消费就得提高收入,提高收入就得有新的就业,要有新的就业就得有发展产业的条件,这些条件都跟城市化密切相关。为什么城市发展会出现城市集聚的现象?要想想产业、企业到哪里去,就业在哪里增长?人就往哪儿去,人为什么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追求美好生活,前提是有新的就业、收入,有更高的收入、更高的生产力才能发展,才能有后面消费的增长。从“内循环”的角度看没有更多的市场能够支撑这件事情。下一阶段高度重视发展城市群,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不仅仅从金融、科技进步的角度来讲使得这个区域互补、互相合作,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个区域的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互补发展,能够接纳更多的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创造更多的收入。要从发展新阶段的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

最后再说说统一大市场,为什么说这可以作为长期发展潜力?因为这是通过体制改革使得我们的市场扩大,我们可以带来更多的增长、更大的增长。发展统一大市场是一切发达国家历史上经历过的事情,发达国家早期发展起来不是因为发现了新的市场,就是因为自己的市场克服了分散发展的状态实现了统一市场。现在的经济发展历史,最早从西方发展的角度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就是一个新市场的出现,西班牙人去那儿殖民、挖黄金都是扩大了市场,这是荷兰人。资本主义的发源地是荷兰不是英国,为什么荷兰人一个小国发展出这么多东西,也成了世界霸主之一?印度尼西亚、日本、菲律宾为什么能发展?因为他创造了大的市场,首先是面对大市场,他当了世界的马车,海上马车夫,包揽了全世界70%到80%的海上运输。

德国人追赶的时候,是因为他们长期苦于市场的分割,德国的整块土地在欧洲是最大的,欧洲列强跟他签了一个协议,把它划分成三百几十个公国,长期处在分裂的状态,分裂还不是简单的分裂,经济上有内容,收关税,每个公国都收次关税,货物只要经过我这个地方就要收一次关税,一个公国到瑞士经过十道坎儿,最后收的关税比商品的价格都高,迟迟得不到发展。经济学的鼻祖是亚当斯密,发展经济学的鼻祖是德国人李斯特,李斯特一生为德国的统一而奋斗,有点像孔夫子到处游说、到处被拒绝,最后普鲁士承认了他,他最后是自杀的,死之前成立了关税联盟算是告慰他,俾斯麦1870年代才用各种手段,包括强权的手段统一德国,从此德国大发展,统一大市场德国大发展。李斯特为什么说是发展经济学的鼻祖,他先提出落后国家不能执行亚当斯密的经济政策,必须对落后国家有一定的保护、有一定的特殊政策,追上去才能跟你平等竞争,他提出的是“幼稚工业理论”,等长成大人才能参与竞争,当时德国处在那样的状态。后来经过统一才发展起来。

美国更是典型,美国一战、二战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就是借助统一大市场,美国是世界上有很大的人口、有健全的工业体系的国家,他跟所有国家打贸易战,1929年经济危机以后把关税提得很高,关起门来通过罗斯福新政、扩大内需、市场体制、统一大市场的市场体制,美国人在国际上是不讲规则的,但在国内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市场的规则,联邦政府发挥作用,使得市场统一,那几十年的时间里确立了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我们和美国很像,我们有世界最大的人口,有世界最大的市场,我们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我们不怕封锁、不怕打冷战,但是我们不想打,我们想更好、更快的发展,就要借助全球化、发挥后发优势,我们更好的发展。我们采取各种措施形成国内大市场,确保我们可以继续发展,不管外面发生什么变化。

要认识到的问题是发展统一大市场是制度改革问题,技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一切能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的东西都有利于扩大市场都有利于形成统一大市场。前一段我们有赖于互联网技术,电商一下子打破了很多环节,地方保护、产品不让卖、中间的批发环节,通过B2C越过很多的环节、打掉了很多堵点。所有的交通环节,我们的基础设施改进,基础设施的改进、交通的便利加上信息的便利都是降低交易成本,从而都能扩大市场使得市场更加统一。剩下的制度性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包括中共中央的制度、地方政府的制度,还是有很多堵点的,包括是不是允许和鼓励其他地区的产品进入,招标、竞标过程中是否一视同仁,对于新的业态在本地区的发展,是不是能够一视同仁的面对各种新业态的发展,不适当的干预、地方的保护、妨碍准入退出等,都是现在需要改变的制度。通过制度的改变来扩大市场,确保我们市场的统一性、一致性。

市场经济不能没有政府,因为市场经济需要各种公共品,需要各种制度的保障,需要各种监管,监管本身属于市场的组成部分。不是说取消监管,监管是为了防止少数企业的利益侵害公众的利益、公共消费者的利益,但监管的方法仍需改革,不能以监管为借口阻止某些市场主体的进入,否定某些新的业态发展。规则不统一也是问题,不统一就有操作的空间,就有各种潜规则,提高交易成本、阻碍市场的扩大,围绕着交易成本这件事有些地区一开始说的交易成本不高,一旦进去交易成本就很高,做每件事都有大量的交易成本、时间的投入,这些都是市场经济的堵点。

我们可以去认真的做一些调研,现在有些地区政府正在清理过去十年的政府文件,招投标、审批,怎么实现全国统一的规则而且是透明的一系列规则。任正非说过一句话,不要被反美情绪干扰,美国比我们先进的地方要学习。美国之所以企业这么发展、创新不断的形成,内部市场这么活跃,就是因为他有一套统一的规则,不是不能变,大法官也能把几十年前的规则改变,有了规则以后全国统一,都实行这个规则。大法官做出决策做出判定,全国可以跟着实施规则,当然有政策冲突,确实值得学习欧洲国家市场准入的规则。企业愿意去其他国家,就是因为做生意比较简单,有一套制度放在那儿,按照制度、按照规则去做。

统一规则不是统一价格,不要试图统一价格,统一价格就消灭了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基本机制。有些公共品可以统一价格,如果所有的都由政府管理价格,都由政府制定价格,包括住房最低价、最高价,就破坏了市场的根本准则,就不是统一市场而是统一计划,这里也会出现一些偏差。做好统一大市场真正使得双循环可以顺利进行,使得我们继续发展。

经济总有低谷和高潮,疫情总会过去,低谷中要做低谷的事情,低谷中发生的事情,有些可能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我们放眼长远、布局未来。现在很多企业是遇到困难,很多产业是遇到困难,低谷时说的一些话、做的一些判断,不要忘记这是在低谷时期的特殊情况,我们还要放眼未来,着眼于长期的问题努力进行改变,真正实现长期的发展,才能解决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