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泉州探索与“十五五”展望

时间:2025-09-25 11:00

2185

QQ20251010-111418.jpg

//泉州开元寺及东西塔(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泉州作为我国纺织鞋服最发达的城市,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壮大新赛道新动能,一直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作为制造业重镇,泉州拥有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纸业印刷、电子信息九大千亿产业集群,2024年,泉州市经济增速更是位居全国27个万亿城市之首。9月19日,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与泉州市政府经济顾问组共同举办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泉州探索与鲤城区“十五五”规划研讨会,从“十五五”期间“做什么才有未来”出发,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等主题展开讨论。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课题组认为,从泉州的经验看,泉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的经验主要体现在:

一是,始终坚持推动传统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蝶变。泉州长期坚持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发展主线,从出口加工、来料加工起步,到走向自主生产经营,再到大力发展高分子材料、精密加工装备等领域,泉州不断提升产业硬科技含量,推动从传统“制造”向现代“智造”飞跃,造就了九牧、安踏等世界级品牌。

二是,始终围绕传统产业进行产业集群布局。晋江市运动鞋原辅材料、南安建材家居等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泉州入选集群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在产业布局上,泉州依托龙头企业,不断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深度拓展,从研发设计、机械装备、展览展示、生产制造等全链条、多维度布局,实现了中小企业的集群式发展、集聚式创新。

QQ20251010-111504.jpg

三是,始终推动制造业与文旅等服务业深度融合。自2021年泉州申遗成功以后,泉州积极布局文旅产业,推动发展新型商文旅融合,借势世遗IP,打造传统产业的产销展示平台,发展数字文创、赋能传统制造等,推动传统产业向时尚化发展。

QQ20251010-111633.jpg

//泉州朝天门(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朝天门为泉州古代七城门之一,城楼为歇山式单檐木结构建筑,气势宏伟,周围建筑古色古香。

在“十五五”期间,作为泉州的老城区,鲤城区更需要谋划新平台、发展新产业、集聚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

一是,谋划中央创新区的创新平台。鲤城区作为泉州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医疗、教育、文化等优质资源密集的优势,积极抢抓科技创新回归中心城区的关键机遇,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谋划和布局,全力建设中央创新区。高质量建设科创中心,坚持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推动工业上楼,发展科技服务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氢能和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打造泉州中心城区科创新板块,用科创功能进一步支撑泉州“强心提级”战略,服务泉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聚焦主导产业建设研发机构。以泉州高新区江南园等为依托,聚焦纺织鞋服、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培育引进匹配泉州产业需求的各类研发机构,推动形成“鲤城研发+县域制造”协同机制。同时,持续建设异地研发中心,如西安交大泉州联合创新中心、沪泉联合孵化中心等研发载体,对接泉州市产业,承接高校科研,在鲤城和泉州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三是,以世遗文旅协同科技创新。做新做优宋元古城IP,以古城文旅为场景,推动古城和江南新区深度协同,实现古城文旅与新区文化创新、业态创新的相得益彰。在世遗典范城注入文化科技、数字技术、数字创意等内容,以江南新区为关键平台,发展相关的战略性新兴新产业和未来产业。规划建设“世遗科创融合产业园”,重点布局元宇宙体验馆、AR导览、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等数字文旅项目。

四是,发挥中心城区的枢纽优势,谋划跨区域科创走廊。在“十五五”期间建设“鲤城-晋江-南安”战新产业走廊,以半导体封装测试、智能装备、纺织智造为重点,推动实现跨区产业链创新链协同。

“十四五”期间,泉州积极弘扬晋江经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城市。展望未来,围绕泉州市及鲤城区“十五五”乃至中长期发展规划,各位专家集思广益。

QQ20251010-111700.jpg

//泉州市市政府经济顾问组组长、原泉州市副市长吕刚

泉州市市政府经济顾问组组长、原泉州市副市长吕刚指出,在“十五五”期间应坚持古城“世遗典范城”和新区“中央创新区”的“双轮驱动”发展定位。一方面,要坚持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致力于成为服务泉州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更好地服务、辐射全市科技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古城在保护的基础上,如何创新发展、创造增量是鲤城区和古城的发展重点,古城应具备消费中心功能。此外,要发挥好国有企业的作用,要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区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深度契合。

QQ20251010-111723.jpg

//泉州市市政府经济顾问组副组长、原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李冀平

泉州市市政府经济顾问组副组长、原市政协副主席李冀平指出,泉州已经是传统产业的高地,但今后发展中有两项应重点突破的课题。一是应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方面做好谋划,聚焦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信息、未来健康等领域:如未来制造方面,现有产业应该如何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提质增效?未来能源方面,在土地资源有限的背景下,鲤城作为中心城区,可以辐射到各个县区,需要持续做强做大。未来信息方面,历史上鲤城就是宋元海洋商贸中心,在AI发展的背景下,不必聚焦于发展线下港口形态,可结合世界遗产的故事拓展线上形态。未来健康方面,鲤城可以打造现代的闽南中医药文化名城。二是泉州市应讲好“东方第一大港”的中国故事,鲤城区作为泉州市乃至全国世界遗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海洋文明,应站在中华文明形态的高度,深度思考并破题。

QQ20251010-111752.jpg

//泉州市市政府经济顾问组成员、原泉州市发改委主任陈文堃

泉州市市政府经济顾问组成员、原泉州市发改委主任陈文堃发言指出,鲤城区发展特征明显,鲤城区发展重点不应面面俱到,而是应厘清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都市产业等,以及发挥好古城文化领域的融合创新引领作用,提高泉州的知名度、美誉度。

QQ20251010-111815.jpg

//原黎明大学校长、原泉州市规划局局长黄世清

原黎明大学校长、原泉州市规划局局长黄世清发言指出,鲤城区应做好融合发展。一是应做好城市融合、产城融合、文化融合,产业园区要进一步发展,肯定要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些服务本质上依托于城市功能,如果城区和园区是分开的,那么服务就跟不上。产业提升需要吸引人才,人为什么要来鲤城,来鲤城就要享受更好的城市服务。二是应做好开放融合,鲤城区应在发展中强化开放意识,应加强与周边县(市、区)的互动,利用好周边资源,并为周边及全市的企业、产业提供优质的生产性服务。此外,要重点发挥职业教育对发展产业、支持创新的作用,经贸职业学院是人才培育、产业功能提升的重要抓手。

QQ20251010-111839.jpg

//泉州市人大常委、民盟泉州市主委、华侨大学现代统计与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赵昕东

泉州市人大常委、民盟泉州市主委、华侨大学现代统计与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赵昕东发言指出,人口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无论是创新、增长、消费等都离不开人。鲤城区在谋划“十五五”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未来产业发展、产业创新的需求,明确未来发展所需的人口结构、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将发展科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需求充分纳入“十五五”发展的构思与规划。

QQ20251010-111904.jpg

//泉州市市政府经济顾问组成员、华侨大学教授黄安民

泉州市市政府经济顾问组成员、华侨大学教授黄安民发言指出,赞同鲤城区坚持古城“世遗典范城”和新区“中央创新区”两方面都要“抓”的发展定位。一方面,鲤城区应系统梳理“十五五”期间将发展的主导产业,将产业链拆解分析,做好强链、补链、建链、延链工作,做好龙头企业的扶持与配套中小企业的引入,形成鲤城区产业丛林,致力成为科技创新的目的地。另一方面,鲤城区应通过科技手段、数字手段将鲤城区的文化、泉州市的文化,甚至闽南文化、八闽文化进行活化利用,并强化文化产业、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运营环节,持续推动打造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体系,力争建成海丝旅游目的地。

QQ20251010-111946.jpg

//泉州师范学院教授黄志锋

泉州师范学院教授黄志锋发言指出,受地理空间限制,鲤城的产业布局难以在范围和规模上大幅扩张,因此做好科技创新,发展科技产业,用好科技赋能对于推动鲤城区未来发展非常关键。鲤城区应将科技创新、数据要素、数字化转型等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推动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产业发展,并在智慧城区、智慧交通、绿色转型、安全体系构建等场景领域强化数字技术、创新技术的落地应用。

QQ20251010-112015.jpg

//泉州市市政府经济顾问组成员、泉州师范学院教授戴聪杰

泉州市市政府经济顾问组成员、泉州师范学院教授戴聪杰指出,鲤城区应为创新提供基础的支撑和良好的生长环境,厚植中央创新区的创新土壤。打造中央创新区的战略试点,使其成为引领全区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地。

QQ20251010-112036.jpg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院长助理、数字经济与全球战略研究所所长曹钟雄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院长助理、数字经济与全球战略研究所所长曹钟雄提出,泉州是开放之城,也是传统产业创新高地,在推动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十五五”期间,泉州需要在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挖掘科技创新的动能,发挥世遗古城和传统产业的场景优势,加速产业融合、业态融合,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为下一轮城市竞争布局“产业苗圃”。作为世遗核心区,鲤城不仅仅是鲤城区,更是泉州的中心城区,是泉州文化和科技的门户。要以世遗典范城和中央创新区双轮驱动,沿晋江联动丰泽数字经济产业园、晋江经济开发区,形成“鲤城研发-晋江制造-丰泽应用”创新走廊,打造泉州的“文化+科技”门户之区,建设具有闽南特色的创新高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丝旅游目的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