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香港“盛事经济”的启示借鉴

作者:薛杨钦

时间:2024-04-09 15:57

4492

QQ截图20240416160809.jpg

3月以来,新加坡和香港人声鼎沸、盛事不断,先是3月2日至9日,美国顶流歌手泰勒·斯威夫特在新加坡连续举办6场演唱会,售出30万张门票,吸引了大量周边国家如印尼、泰国乃至中国的粉丝前往“朝圣”,预计会为新加坡带来高达3亿至5亿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16亿至26.8亿元)的旅游收入,或占新加坡2024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0.2%;然后便是香港上周迎来“金融盛事周”,包括将要举办第二届“裕泽香江”高峰论坛、探讨全球气候问题与绿色经济的首届世界合一论坛等四大国际级金融盛事,势必将会为香港集聚大量人气和财气。毫无疑问,“盛事经济”是新加坡和香港等世界级城市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背景下,快速提升经济发展活力、打响城市品牌效应的关键一招。“盛事”不断的背后,铺垫着新加坡和香港多年的谋划和经验的积累,对于当前正在寻求提升国际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国内城市,有着良好的借鉴价值。

一、新加坡的经验:制定蓝图+多种活动举办优惠计划

一是前瞻谋划“体育设施总蓝图”。早在2011年新加坡就谋划了“Vision 2030”《2030愿景》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是新加坡当前至2030年的体育总体规划,主要包括4大主题和20个建议,重点提出了发展超级运动俱乐部、提高大兴体育赛事策略和发展与施行新的体育设施总体规划等关键举措。其中,“体育设施总蓝图”(Sports Facilities Master Plan)便是其中的重点计划,包含15亿美元的项目计划,计划建设4级体育设施,包括国家体育场馆、区域体育中心、城镇体育中心和运动场、以及社区体育场所。

基于此,新加坡兴建和改造了众多体育设施,包括亚洲首个集体育、休闲娱乐、商业和生活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心——新加坡体育城。其中心坐落着新加坡国家体育场,拥有55000个座位,是世界上首个在同一场地可以举办田径、足球、橄榄球和板球的体育场,并能在48小时内从一种模式转换到另一种,也是本次泰勒演唱会的举办地。

QQ截图20240416160825.jpg

//图1 新加坡体育城示意图

二是制定多种活动举办优惠计划。为了更好支持商务活动筹办,新加坡政府专门设立了新加坡展览会议局(SECB),专注于提升和支持商务活动的质量与规模,并根据需求设立了多种资金和补助计划,主要包括国际博览会认证(AIF)、商业活动资助计划(BEiS)、“INSPIRE汇聚狮城”奖励计划和会展旅游优势计划(SMAP)。其中如AIF计划,若获批,新加坡展览会议局将授予活动AIF认证印章,有利于提升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参加AIF认证展会的本地公司有资格获得双重减税(DTD),可从应纳税收入中扣除两倍于通常金额的符合条件的展览费用。

QQ截图20240416160838.jpg

//图2 新加坡活动举办优惠计划 资料来源:Visit Singapore网站。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为招揽大型盛事举办,其举措还具有灵活性和策略性,如在泰勒演唱会中新加坡前期洽谈时承诺了泰勒演唱舞台的高标准要求,又掏出真金白银提供巨额补贴(据报道约为1800万美元)买断演出,获得了独家举办权。

二、香港的经验:盛事基金+活动品牌

一是设立文化艺术盛事基金。这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2年施政报告》为吸引更多国际及大型盛事落户香港提出的重点举措之一。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于2023年特别设立了“文化艺术盛事基金”,每项活动资助上限1500万元;并成立了由业界人士组成的文化艺术盛事委员会(新世界行政总裁郑志刚担任主席)。此举为吸引盛事到香港举办和为本地吸引流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由盛事基金支持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2023及Art Central,分别于2023年吸引约86000名及40000名访客。

QQ截图20240416160852.jpg

//图3 获文化艺术盛事基金资助的活动 资料来源: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

二是打造“M”品牌计划。香港特区政府的体育政策是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专业化和产业化五大方面推动体育发展。就盛事化方面,香港特区政府早在2004年就推出“M”品牌计划,透过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体育部分)以配对拨款(即向主办单位提供其所筹得的商业或私人现金赞助等额的现金拨款)和直接补助金,支援香港本地体育总会举办大型体育活动。发展到如今,“M”品牌标志着精彩刺激的赛事,而只有在香港举办的国际体坛盛事,才会冠以这项殊荣。

表1 2023年香港“M”品牌计划优化后资助项目

116.png

//资料来源:香港立法会议题资料。

三、对国内城市的启示借鉴

一是推出多种盛事举办优惠计划,打造城市品牌。目前国内众多城市已经针对文化展览、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举办制定了专门的专项资金扶持,可对其加强包装改造成有宣传效果的项目计划,并对申请专项资金的赛事和项目赋予类似香港“M”品牌的特定品牌标识,打响城市盛事品牌效应,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是探索设立公私合营的盛事基金,支撑大型盛事举办。借鉴香港和沙特阿拉伯经验,大力吸引业界项目母基金和社会资本,联合成立盛事发展基金,为举办大型盛事活动相关的硬件和软件提供支持。

三是借力香港优势,探索与香港联合举办大型盛事。一方面,要用好香港资源如文化方面的TVB 影视明星,体育方面的马术大师赛、高尔夫球公开赛、赛艇锦标赛,以及金融方面的亚洲金融论坛(AFF)和“裕泽香江”高峰论坛等优质资源,谋划“一赛两地比”和“一会两地开”等可行性项目;另一方面则根据目前香港大型场馆(容纳5万人观众以上)资源稀少的现状,探索利用内地城市大型场馆资源与香港联合举办大型文化体育盛事。

四是强化综合服务能力,要做好盛事活动配套服务。如提升大型盛事举办场馆的承载力和公共交通的便利性、提高酒店服务标准以及提供多语种的旅游指导服务;以及给予特殊政策支持,简化大型盛事举办事前报批流程,放宽大型赛事或表演的人数和时长等硬性规定,以及为如演唱会所需设备装置和特定赛事的“必须项”(如马术比赛的马匹)提供通关及检验等便利。

推荐阅读

  • 综研观察

    香港《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的三大特征 2023-11-01 15:53
  • 综研观察

    紧追Web 3.0发展浪潮,打造香港经济增长新动能 2023-08-05 10:47
  • 综研观察

    香港为什么要发展虚拟资产? 2022-11-14 15:28
  • 综研观察

    港交所拟再修规,原因及影响几何? 2022-10-18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