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深顺利举行 综合开发研究院 综合开发研究院官方澎湃号

时间:2023-02-28 15:24

4088

2月24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主办的“2023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深召开。本次论坛汇聚来自粤港澳三地各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围绕“推进粤港澳合作·共促湾区经济复苏”主题,重点探讨全面恢复通关后粤港澳三地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以及高质量推进三地合作等议题,为新时期大湾区开拓合作新格局建言献策。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朱文晖主持会议。

QQ截图20230522153252.png

一、全面通关与推进粤港澳高质量合作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在开幕发言中指出,内地与香港全面恢复通关,有助于促进深港两地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商务、旅游等活动恢复,及其释放的发展动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提振信心,粤港澳大湾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粵港澳三地的综合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要素流通,加强产业对接,为经济复苏奠定扎实的基础。最后他认为,作为国内改革前沿,大湾区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新模式、新路径,在改革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因此要用全面、长远的目光看待改革,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协同,从而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分别从“硬联通”与“软联通”、合作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他指出,“硬联通”方面,一是争取以广深港高铁为试点,采用公交化的运作模式,实现无需指定班次,即到即走模式。二是深圳高铁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和衔接上应统筹考虑与香港连接性的问题。三是尽快推动深港在皇岗口岸、罗湖口岸和文锦渡口岸等地采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清关模式,以进一步便利旅客通关及提升通关效率。“软联通”方面,一是有序允许港币在深圳以及大湾区其他城市作小额支付使用以打造便利香港居民生活就业的金融环境。二是尽快扩大“港澳药械通”在大湾区城市的扩展实施,实现大湾区医疗水平的提升。三是积极探索和推动两地数据互联互通,充分释放数据资源价值。在加快合作平台的建设上,可借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共商、共建、共享、共管”的跨境合作经验,如在河套“一区两园”内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在项目上实施共同布局。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胡伟星就“如何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合作发展”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作发言。他提到,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合作有三个重要平台:横琴、前海和南沙。这三个平台定位、功能各不相同,前海主要是依托香港的优势进行金融创新,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南沙是粤港澳全面合作的示范区,重点发展创新科技成果;横琴是粤澳深度合作区的示范,要发展四大产业,帮助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然而这些平台在实际运作中均存在着困难。以横琴深度合作区为例,第一个难点是民生的深度融合,其中涉及到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社会保障、交通设施的融合,以及制度之间的衔接。第二个难点是境内外人才的聚集,特别是在“一国两制”的特殊优势下,境内外人才引进机制的协同效应认真思考。第三个难点是澳门培养的人才与横琴所需的人才存在结构上的矛盾,导致供需不匹配,同时也存在能否留住人才的问题。因此,应关注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矛盾,把规则衔接深层次的底层逻辑打通,才能真正形成发展合力。

QQ截图20230522153441.png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就“创新合作体制机制,打造珠江口西岸金三角”作发言。他认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让合作机制落地,但同时也带来挑战。当前珠澳跨境区域合作面临合作体制的潜在挑战,一是合作主体由“双边”变为“三边”的三方关系,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磨合。二是经济开发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分离。三是行政管理团队的公务员管理文化与体制。四是经济利益的协调,包括横琴深合区产值的统计和核算,土地出让收益等内容。他强调,要从整个大湾区发展格局来看珠澳合作和横琴发展,让合作区在产业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助推珠江口西岸以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研究所所长张玉阁就“通关重启后的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与制度型开放”提出相关看法。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四年以来,粤港澳三地既各自推进、主动谋划,同时也相互协同,有序推进大湾区的建设。未来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既要优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也要推进制度型开放。其中,允许商品、资本、人员、技术等方面的跨境流动是“边境上开放”,主要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开放举措来实现。制度型开放属于“边境内开放”,本质上是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的输入和输出,措施上要从简单的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边境措施,拓展到国内规则体系等制度的“开放”。未来在大湾区要素流动领域,要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推进区域营商环境趋同化,并以“双开放”促进“双便利化”。

二、携手探索粤港澳产业合作新方向

香港科技园大湾区发展总监莫伟轩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产业发展和未来机遇”进行发言。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城市在科技领域的关注点和优势有所不同。将不同城市的所长融入大湾区科技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极为重要。香港在科创方面的优势明显,科技人才方面的优势也不容小觑:香港拥有5家QS全球排名前100的大学,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6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等。大湾区内地城市也各具发展优势:深圳是创新型城市及制造中心,广州是生物医药、智慧城市、国内商贸经济中心及产业枢纽,东莞是主要制造业集中地,珠海拥有成熟家电工业等。中国拥有19个全球领先的科技集群,其中深港穗科技集群实力强劲,全球排名第2,这也证明集群联动效应是不容忽视的。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前景广阔,需要各地共同协作,不断推动产业生态圈的发展。位于福田保税区核心的香港科技园深圳分园于今年年初启用,将为区内创科人才提供资源、培训和交流平台,加快港深两地融合。

QQ截图20230522153525.png

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成昆就“澳门加快融入湾区建设的产业合作”作了发言分享。他首先介绍了澳门的GDP和博彩业受疫情冲击的影响情况,并表示当前澳门应认真看待“一业独大”的问题,并通过探索新的合作机会来实现澳门产业结构优化。其中,金融业作为澳门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重要方向,现代金融能否取得健康可持续发展,金融人才是关键,因此要着重关注人才的合作与培养,壮大金融业人才梯队,填补业内多元人才缺口;在高新技术方面,要加强产学研联动,发挥协同效应;在大健康产业方面,可以和综合旅游休闲业相结合共同发展,形成“医疗+旅游”的产业融合;会展商贸方面也可结合支柱产业的方式,采用“一会展两地”跨境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两地优势,形成协同效应,推动更多客商来澳门或深合区进行商贸交流和旅游消费。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钟若愚就“‘三链融合’促进粤港澳科技服务协同创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他认为,创新需要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三链融合”。当前区域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竞争力的提升,不仅取决于创新链的优势特色和产业链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服务链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程度与协同效应。在大湾区科技创新网络的动态演化进程中,强化服务链的作用,推动粤港澳科技服务协同创新极为重要,也是港澳发挥优势、融入和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的优势所在。对此,要联动港澳共塑国际领先的服务科技创新生态和制度环境:如衔接国际科技创新规则,推进粤港澳科技服务协同的新机制;从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着手,配套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资源对接服务平台,重点补足创新链、产业链上较为薄弱的科技服务、专业服务、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等。最后,要真正做到融入大湾区,让服务链促进科技服务协同创新,更重要的是制度开放和机制协同。

三、共促粤港澳社会民生融合发展

细胞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刘沐芸围绕“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如何加强与港澳的科技创新合作”分享其看法和建议。首先,可以探索在香港或澳门设立国家工程中心的港澳分中心,联合共同培养博士或者博士后,并提供无缝衔接的博士后研究和就业机会,以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科学家人才。第二,可以开展项目合作,建立“港澳与国际研究机构进行前沿探索+国家工程中心进行落地转化”的新型机制,将港澳的基础研究成果在国家工程中心进行工程化,后续再进行大规模市场推广。第三,国家工程中心的研究成果如果有“走出去”的需求,基于港澳在国际生物医学领域的良好基础,可以通过港澳分中心进行港澳的评价,并获得验证性的数据,以加快进入国际市场的速度。第四,以港澳分中心为载体,促进国家工程中心的国际交流。通过招聘港澳的学科研究员或学术带头人(PI)参与国家工程中心或者分中心的建设,实现国际交流和合作,这将有助于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并推进区域内各自领域的发展。

QQ截图20230522153559.png

香港国际创科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陈升针对香港作为国际创科中心发展的优势以及社会融合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关建议。他认为,香港国际创科中心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人才储备和聚集上。特别是在基础教育方面,以学促产,以产带学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需要长远的人才储备规划。对此,可考虑建立国际版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的体系,参考欧洲国际文凭组织的发展模式,以达到教育标准和课程的统一化;同时,香港也可以作为中外艺术文化交流中心,将教育作为文化输出,可与亚洲国家或“一带一路”国家共建IDSE的体系。医疗卫生方面,“港澳药械通”有效促进了湾区医疗融合,但是在试点实施中仍面临不少问题,建议扩大开放,用好国家政策红利,助推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人员流动方面,可借鉴过往经验在口岸开辟一定的空间,采用回旋的方式建立一个“民生大厅”,服务有短时间往返港深两地的旅客,使得内地和香港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

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副总裁魏立新结合澳门孵化中心的背景和运营情况,分享其在帮助澳门青年融入大湾区所发挥的作用。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是唯一一个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出资营运的孵化器,以“场地+服务”为特色,从软、硬件全方位照顾创业青年的需要,除了向创业青年提供免费临时办公地点外,亦提供创业营商培训、顾问咨询、设立公司一站式服务,以及最新市场信息等全方位的综合支援服务,切实支持青年创业的发展。此外,中心还推动澳门青年了解内地和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比赛,成为一个让澳门青年走进大湾区内地城市的重点平台。考虑到内地青年更了解内地创业环境和未来商业趋势,澳门青年能提供文化创意、融资和国际人脉等方面的资源,结合两者优势的团队的创业项目更容易取得成功、走进大湾区,中心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和香港签订了合作协议,为澳门青年提供了孵化器和服务团队等资源,通过组织交流会和考察团等活动,促进两地优秀青年之间的合作交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深度合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