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研院举办《大湾区建设与深港合作四十年》新书发布会暨深港合作研讨会

时间:2022-06-29 15:50

9329


2022年6月28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综研院)举办《大湾区建设与深港合作四十年》新书发布会暨深港合作研讨会。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代表南洁律师致辞,综研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介绍了《大湾区建设与深港合作四十年》一书的相关情况,综研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综研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分别就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做了主题发言。

QQ截图20220712155827.png

//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代表南洁律师致辞

一、《大湾区建设与深港合作四十年》撰写背景及内容

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在国家文件中出现;2017年7月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粤港澳地区进入“双区驱动”发展的新时代。

粤港澳大湾区快速变化的发展趋势,加上承担多项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关的课题研究任务,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人了解和思考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未来发展。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乃至粤港澳地区的发展,都出现了新变化,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是国家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组成部分,要求我们应该以历史的眼光、全球的视野客观审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和深港澳合作。

综研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团队过去三年来持续跟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深港合作等重点问题。在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于2017年立项支持下,课题组开始撰写《大湾区建设与深港合作四十年》一书,于2022年6月正式公开出版。

该书分为两大板块。

第一板块是第一章到第五章,重点阐述“双区驱动”。前四章从不同角度系统解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第五章解读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并阐述了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关系。

第二板块是第六章到第十五章,重点阐述深港澳合作。其中深港合作是重点,在相关领域增加深澳合作的内容。第六章和第七章回顾了深港合作的历史演进和“双区驱动”下深港合作的推进策略;第八章到第十三章论述深港澳合作的重点,包括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民商事法律对接、共建优质生活圈、落实港澳居民同等待遇、构建深港口岸经济带等;第十四章和第十五章就粤港澳要素高效流通的硬件建设和软件改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设建议。

综研院樊纲院长专为“粤港澳大湾区系列研究”丛书撰写了《多视角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意义》的总序。综研院郭万达常务副院长2019年4月28日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做的题为《深港合作四十年:回顾与展望》的演讲作为本书的代序。

二、《大湾区建设与深港合作四十年》新书发布与CDI对深港合作的研究

QQ截图20220712155906.png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

综研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分享了香港回归前后至今,综研院已出版的五部深港问题的专著与研究历程。五部专著包括1996年出版的《深港衔接 共创繁荣》、2009年出版的《中国经济特区研究——昨天和明天的理论与实践》和《港深都会:从理念到行动》、2016年出版的《十字路口的香港经济》和2022年出版的《大湾区建设与深港合作四十年》。横跨26年的五部专著,体现了综研院对于深港问题的持续关注和使命担当。

张玉阁谈及深港研究中的四个基本判断。

一是香港依旧是国家稀缺、宝贵的资源,认为香港在改革开放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未来国家战略仍然担当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二是深港关系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格局,彼此之间互为内生变量,互补性强,加总形成的产业结构较为平衡,竞争力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三是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香港“一国两制”实践、深港合作及融合均为国家战略,是推进和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

四是“深圳+香港”共处大湾区“黄金内湾”,经济体量和外溢带动能力无愧大湾区发展最大的核心引擎,深港核心引擎的建设与发展,一定程度上决定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张玉阁分享了团队深港合作研究的四点体会:

一是研究视野逐步提高,研究团队经历了从深圳视角的本位主义,到深港视角的区域主义,再到国家战略的认识深化过程;

二是研究领域不断扩宽,从早期的经济、产业、基础设施领域,逐步扩展到社会、文化、法律法规、规则机制对接等不同领域;

三是研究深度持续深化,未来深港合作的重点是规则机制深度对接和制度型开放;

四是话语体系不断更新创新,对深港合作要适用新话语、归纳新现象、提供新解释,面向世界真正讲好深港合作共赢的故事。

最后,张玉阁对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本书成书过程中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三、主旨发言之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新机遇

QQ截图20220712155949.png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

综研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就“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新机遇”发言。他提出,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平台和深港合作前沿阵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已经取得的重大的进展,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科技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已有超过140个高端科研项目,包括香港5所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落地的8个优质项目,以及国际量子研究院、深港协同创新中心、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重大创新载体。

二是深港协同不断深化。林郑特首在调研河套深港合作区时明确提出“一区两园”协同发展。在深港专责小组机制下,双方成立若干工作专班,推进具体政策和项目的落地实施。

三是基础设施和配套不断完善。新皇岗口岸预计于2023年投入使用,采用“一地两检”便利通关模式。河套深港合作区“e站通”综合服务中心、人才房、教育医疗配套等不断完善。

在“双区”建设、北部都会区等新形势下,河套深港合作区科技创新发展面临“四新”机遇。

一是空间新机遇。北部都会区提出“双城三圈”跨境空间设想,未来深港两地、河套深港合作区将在空间上跨越深圳河,实现一体化发展。

二是产业新机遇。北部都会区规划建设新田科技城,面积11平方公里,以及洪水桥等其他科研、制造区域。未来河套深港合作区将实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试+先进制造”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深港两地优势,进一步巩固“深圳-香港”创新集群和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与深圳“20+8”产业集群无缝衔接、共同发展。

三是口岸新机遇。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跨境专用口岸”,可以通俗理解为“深港科技口岸”。这将区别于传统的货物通关口岸,通过“白名单”“负面清单”等做法,实现科研物资、人员、资金、数据等要素在河套深港合作区自由流动,打造“科技特区”和“科技自由港”。

四是深港合作体制机制新机制。香港特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竞选政纲中提出“以结果为目标,研究政府构架重组,强化政府管治能力”,《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提出成立高层次的政府专责机构,全面统筹和执行规划与发展事务,牵头与深圳合作,制定政策和监察实施,制订十年建设进度计划。在香港特区政府积极主动作为新背景下,深圳与香港可谋划建立共商共建共管新机制,推动河套深港合作区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四、主旨发言之二:北部都会区与深港融合发展新机遇

QQ截图20220712160025.png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就“北部都会区与深港融合发展新机遇”发言。

他提到,北部都会区是香港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应对香港深层次矛盾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北部都会区与深港合作可以帮助香港实现“再工业化”,有力缓解包括住房问题、阶层固化、人口老化、产业空心化在内的香港多重深层次矛盾问题。

其次,北部都会区将深刻改变深港合作格局,其中的“双城三圈”概念将有力推动未来香港与深圳全面对接。更重要的是,北部都会区标志着深港合作进入4.0版本。深港合作从1980-2000年“前店后厂”模式的1.0版;到2000-2017年“香港服务、深圳科技”的2.0版;到本书成书过程中从2017-2021年“香港研发,深圳转化”的3.0版,如今北部都会区以及“双城三圈”概念的提出与践行,将标志着深港合作从2022年起迈入4.0版本。

郭万达提到,北部都会区与深港融合发展具有五个方面的新机遇。

一是促进香港“再工业化”的新机遇:深港“厂店一体化”,“厂研一体化”,发展战兴产业集群,以深圳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香港“再工业化;

二是提升香港在国家产业链安全体系作用的新机遇:与深圳共建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体系;

三是提升香港创新生态环境的新机遇:与深圳共建一体化的开放创新体系,形成深港创新生态链;

四是促进深港口岸融合发展的新机遇:探索深港一体化通关新模式;

五是提升深港合作机制的新机遇:与深圳共建实体型开发促进机构;并分享了包括提议成立北部都会区深港科创合作区管理局等多条具体政策建议。

QQ截图20220712160100.png

发布会暨研讨会最后还进行了线下互动交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