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疫情为警,提升能源系统应对“黑天鹅”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

作者:韦福雷

时间:2020-03-03 10:51

1898

2020年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也给正常的生活、生产活动造成了重大冲击。能源作为经济生活的命脉,在防控疫情、保障民生和恢复生产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疫情发生后,能源系统相关部门积极部署、调动力量,快速响应,交出了优异的答卷。但是,近年来“黑天鹅”事件频发,能源系统要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警示,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做好应对未来突发事件的准备,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一,防控疫情、保障复工,能源担当急先锋

作为生产、生活的基础保障,能源系统有着相对稳定的运行节奏。但是,疫情打乱了能源供给和保障的节奏。尤其是疫情严重的湖北,10天建成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火雷速度”,定点医院电力系统亟待改造,电力保障任务异常紧迫。疫情期间叠加春节假期,能源生产亟待恢复,交通管制影响物流,给煤、油、气、电供给保障带来一定困难。企业停工停产,容量电费成本压力大;居民收入受影响,部分困难家庭燃气电力供暖成本成为问题。面对疫情带来的种种特殊问题,能源系统以抗击疫情、保障民生、助力复工复产为使命,积极应对、快速响应,保障了能源的稳定供给和应急需求,并快速出台政策保障居民生活、企业复工,为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两手抓”提供了“硬核”支持。

1做好疫情期间常规能源保障

疫情发生后,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迅速响应,从煤、电、油、气逐一细化保障措施,调动全行业力量,科学组织煤、油、天然气的生产,优化调运组织和产运需衔接,确保全国用能不短供、不断供,着力保障湖北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以及其他中心城市用能。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信息,全国大部分煤炭、炼油企业已经复工复产,电力、油气开采企业保持连续生产作业,铁路优先保障煤炭等重点物资的运输,供应总体充足。同时,疫情期间不因居民暂时欠缴电费、气费、取暖费发生断供,影响居民生活。

2做好疫情防控应急能源物资保障

疫情发生后,国家电网20多家省级电力公司启动了一级响应,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做好能源应急保障。

处于疫情中心的湖北,能源企业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强的基础保障。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火速完成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的电力配套工程建设,3天点亮雷神山、5天点亮火神山,并完成其他17家定点医院的电力配套建设改造。对武汉的雷神山、火神山、金银潭、黄冈大别山等重点医院和武汉36家方舱医院按照“一户一案”确保用电。对涉及疫情防控和救治的重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以及集中观察的隔离点、防控用品的生产企业等,建立24小时沟通联系机制。对外省支援医护人员住宿宾馆按照“一馆一案”确保用电。

除了保障能源供应外,针对口罩短缺问题,中国石化等能源企业通过建设新生产线、加班加点生产口罩的核心原料熔喷布,为释放口罩产能奠定了基础。

3“两降低一下调”全面助力复工复产

疫情已经对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各地逐步进入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两手抓”的新阶段。能源是生产活动的生命线,是确保复工复产的基础。为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助力复工复产,国家发改委对能源价格采取“两降低一下调”。

(1)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月7日,发改委出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疫情防控期间采取支持性两部制电价政策》,降低重点“两部制”电力用户的容(需)量电费。2月22日,发改委发布《关于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明确2020年2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除高耗能行业用户外的,现执行一般工商业电价、大工业电价的所有电力企业按原到户水平的95%结算,也就是降价5%。并进一步明确支持性两部制电价政策执行至6月30日。根据发改委的通知,国家电网出台了八项措施、南方电网出台了六项措施落实降低用电成本的政策,总计将减免约595亿元电费。

(2)降低企业用气成本。在现有的天然气价格机制的框架内,提前实行天然气淡季价格政策,降低价格。同时,鼓励各地通过加强本省的管道运输和配气价格监管等方式进一步挖掘降价空间,降低终端用户天然气价格。

(3)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2月4日和2月18日,根据国际油价的变化两次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汽油每吨累计下调835元,柴油每吨累计下调805元。 

4电力大数据为“防疫与复工”决策提供支持

随着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电力大数据成为政府精准治理的重要决策依据。此次疫情下,浙江、四川等地充分应用电力大数据为复工复产决策提供依据。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根据电力客户历史用电量、当日用电量等数据形成“企业复工电力指数”,对全省10大行业30多万企业的复工情况“画像”,为政府复工复产政策的制定和复工复产审批节奏的把握提供了有力支撑。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还进一步应用电力大数据分析全产业链复工复产情况,锁定并疏通“卡脖子”环节,助力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南方电网公司也设计了复工复产电力指数模型,通过可视化手段为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画像”,准确地反映企业复工复产情况,为政府“防疫与复工”两手抓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此次疫情期间能源系统做到了响应迅速,保障有力。不过,也要看到疫情并没有对能源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因此能够保证快速响应。但是,近年来“黑天鹅”事件频现,这给能源系统的应急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应予以高度重视。

二,“黑天鹅”事件给能源应急管理带来严峻挑战

虽然“黑天鹅”事件发生概率很小,但是具有高度不可预测性、非结构性,容易诱导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破坏性非常大。回顾国内外典型“黑天鹅”事件的影响,能源系统应急能力的薄弱导致了严重的直接或间接损失。

2008年春节期间发生的冰雪灾害持续半个月,波及17个省份。冰雪灾害导致了能源系统的局部瘫痪。全国36740条10kV 及以上电力线路、2016座35kV及以上变电站停运,导致3330多万户、约1.1亿人口停电。灾情最严重的贵州电网解裂成7片,湖南和江西部分地市电网与华中主电网解裂。冰雪灾害导致的能源断供引发的“蝴蝶效应”超乎想象,交通信息系统瘫痪、铁路停运煤炭断供、油气管线无法运行、自来水无法供应,日常生活和生产所需电、气、水、暖断供,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损失,据估计灾害影响上亿人,导致经济损失逾千亿元。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摧毁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应急供电系统,核电站反应堆冷却系统丧失作用,1-3号机组反应堆内部温度过高导致极严重的堆芯熔化,之后1、3、4号机组反应堆厂房发生氢气爆炸。该事故造成的核泄漏扩散到亚洲、北欧、美洲,污染废水向海洋中排放,至今核电站堆芯中融化的核燃料残渣仍未取出,核污染风险持续存在,对全球环境安全造成恶劣影响。福岛核事故对日本核电造成重创。截至到事故发生时日本共有54座核电站,核电占全国发电量比例达到30%,而目前仅有9座核电站通过新安全标准重启。核事故彻底改变了日本的能源发展战略,只能通过煤炭和天然气发电填补核电降低的缺口。

由于“黑天鹅”事件不可预测,其应急管理难度远高于常规灾害。因此,要以此次疫情为警示,强化底线思维,进一步提高能源系统的应急管理能力。

三,全面提升能源系统应急管理能力

能源是经济社会的基础和命脉,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生活和生产高度依赖能源,一旦断供所造成的危害无法估量。全面持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是能源系统面临的重要课题。

1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和信息沟通机制

目前,我国的能源应急管理制度侧重能源行业和能源企业。但是作为基础保障行业,能源应急管理不应止步于行业内部。因此,应该从国家层面考虑制定能源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制度,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协调机制,为能源与其他部门协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制度保障,提高紧急状况下的应急响应效率。

真实、完整的信息是正确决策、有效应对“黑天鹅”事件的重要前提。能源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为了提升应急管理水平,需要构建高效、畅通的信息反馈、披露机制,尤其加强一线风险信息的反馈机制,为提前预警、快速响应提供最直接的依据。同时,“黑天鹅”事件通常会引发社会恐慌,因此能源系统除了调配资源保障供给,还应构建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披露和沟通机制,及时披露能源供给、库存、价格等关乎民生的信息以稳定人心,为集中力量专注应急处理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

2升级能源预警体系

能源管理部门已经建立了能源预测、分析、预报和应急处置等在内的预警体系,为能源供给保障提供了决策依据。但是,现有预警体系多基于历史数据和经验,尚不能满足应对“黑天鹅”事件的需求。

应该牢固树立底线思维,重视小概率事件的毁灭性影响,不拘泥于经验,对疑似风险事件不论大小均做好谨慎分析和应对。注重将应急管理的核心前移,从事后应急处置向事前风险管理转变。进一步升级能源预警体系,有针对性地增加“黑天鹅”事件风险的指标,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如,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跨界合作,将极端天气的预报纳入预警体系。

3提高能源自给水平

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突破45%。在特定“黑天鹅”事件发生时,高度依赖进口的能源体系非常脆弱。

应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在挖掘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潜力的基础上,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充分应用风电、光伏、水电、生物质热电、核电,积极探索地热、氢能、可燃冰的应用开发,不断提高能源的自给率,增强能源应对“黑天鹅”事件的能力,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4构建多元能源储备体系

我国的能源储备主体、储备种类均较单一,储备量不足。目前,我国能源储备仍以国家为主体,种类主要是战略石油储备,天然气和煤炭储备很少,战略石油储备量还达不到国际能源署设定的90天储备安全标准线,远低于美国和日本等国家。

应进一步扩大能源储备主体,形成中央与地方结合、央企与民企互补的储备主体体系。注重能源储备地理上的分布式布局,根据能源供需情况以大片区为单元合理规划,建设煤炭、石油、天然气应急储备基地。以多元化的储备体系保障充足、便于调配的能源储备,加强突发事件下的能源应急响应能力。

5推进分布式智能微网建设

分布式智能微网是大电网的有效补充。当突发事件对大电网造成损毁时,智能微网能够保障终端用户用能,并通过需求侧响应提供网内重点用户的应急用能。

应继续加快推进分布式能源市场化交易,鼓励发展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并配合储能装置构建智能微电网,提升能源系统应急保障能力。

6打造专业应急管理队伍

在此次疫情中,专业化的医疗队伍成为应急管理的核心力量。这对能源应急管理具有重要的启发。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专业人才还非常缺乏,至于与能源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就更加稀缺。

应该从高校的人才培养着手,在相关学科下设置能源应急管理专业,培养储备专业人才。在能源管理部门和企业中设置应急管理岗位,从一线选拔具备现场工作经验和一定管理才能的专业人才,加强员工的应急管理培训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打造一支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应急处置队伍。

7加快智慧能源系统建设

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应急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此次疫情中数字化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力企业也推出了“企业复工电力指数”,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其实,这些应用都是智慧城市的具体体现。建设智慧城市是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未来智慧能源将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应用场景。

能源行业应该积极探索基于数字技术的新模式,以智能电网为中枢,加快能源网和互联网深度融合,构建智慧能源系统,实现能源、信息双向流动,提高能源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同时,加强智慧能源与智慧城市的融合,不仅能提升能源系统自身的应急管理水平,而且能为城市应急管理提供支持。

推荐阅读

  • 综研观察

    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超充之城须加快应用场景创新 2023-12-20 15:00
  • 综研观察

    加快数字经济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 2023-07-27 15:47
  • 综研观察

    双碳目标下如何推动新型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 2023-05-13 11:13
  • 综研观察

    海岛制氢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议 2023-05-04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