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区域-产业-生活分级防控”,推动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作者:张国平、乔观民

时间:2020-02-21 10:41

2203

内容摘要:目前很多专家在分析2019-nCoV疫情发展数据的基础上,认为全国已经进入疫情后期与后疫情期,实施分级调控治理,实现区域-产业-生活三者互动,强调政府、企业、社区、个人共同治理,尽快推动恢复生产生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战胜疫情。

一,后疫情时期恢复生产、生活面临的难题

全国疫情公布的20多天以来,疫情已经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产与生活,主要表现为工厂停产、社会经济活动停滞等。疫情期间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统计,截止2月20日,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已经连续第17日呈下降态势。随着疫情后期和后疫情期到来,要积极加快恢复社会生产、生活,做好从疫情到正常生产生活的过渡,促进灾后经济、社会健康良性发展。为后疫情期社会经济发展做好准备。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后疫情时期恢复生产、生活面临以下难题:

1,从“一手抓防控”迅速转换到“两手都要抓”协调管理的难题。

疫情防护是避免接触传染,强调隔离、管控性,而生产、生活则强调资本、人员、信息流动性。疫情后期需要推动管控下的生产、生活的良性发展,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本身就需要创新思维,协调发展。

2,“过度防疫”带来巨大社会成本的难题。

传染病病毒爆发的前期、中期,进行全民防疫是必要的,而对于后疫情时期,如果继续全民全面防疫,则属于过度防疫、消极防疫,会让整个社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3,全国防疫“一刀切”的难题。

自1月底防控疫情演变成为全国联动发展策略,全国防控一盘棋: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但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疫情轻重程度也各不同,如果不分轻重缓急,简单粗暴地搞“一刀切”,用一副“药”,效果恐怕适得其反。

4,疫情后期恢复生产、生活信心不足的难题。

无论是疫情后期各地政策均规定企业复工前需进行严格的检疫与防护,还是疫情期间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停工停产,“用工难”,交通、物流、原材料,以及疫情期间各种生活必需品供不应求,这都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或风险的增加。有一些企业家当前迫切希望恢复生产,但面对风险,如果成本大于效益,生产还不如停工,导致无所适从。

二,政策建议:实施分级调控治理,推动恢复生产生活

1,推广运用大数据手段,对人群进行分级调控治理

后疫情复工必然面临劳动力短缺,若仍盲目进行封闭式隔离,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可使用大数据管理体系对人群的精细化划分,是疫情后期精准的分级调控治理的基础。例如借鉴杭州的“健康码”、广州的“有呼必应疫情防控”平台、深圳的“i深圳”等对复工人员实行大数据管理的经验,推广到其他省市,对过去14天生活轨迹进行调查,实现自己填报健康卡,并建立个人诚信体系进行约束。可以实现:一是可依据流行病管控原理将人群分为三类,感染人群(传播源)、易感人群、健康人群。对于感染人群、易感染人群继续进行隔离和管控,而健康人群在一定防护措施下,可以进行有管控的社会经济活动。二是可根据员工所属等级,分批次上岗作业。三是可根据所需人才按区域进行线上招工,劳动力最快上岗实现人员余缺调剂。

2,加强区域风险预估,对区域进行分级调控治理

由于目前2019-nCoV病毒依然具有扩散的风险,因此为经济快速、有效地进行疫情管控,需要对区域实施分级调控治理。一是主要依据“一周内新增确诊病例数、医学观察人数的动态变化”两个指标对流动人口进行以县级为分级尺度单位的源地风险分级:高、中、低和无风险区,同时对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评估。目的是招工,恢复生产。定向招工:招工主要面向低、无风险县区;对于中风险县级单位严格管控;对于高风险地区禁止引入。二是加强招工与源地协作配合:安排体检、出具相关证明、统一专车输送。招工以政府组织,与企业一起实施,强调源地与目的地双赢策略。三是采用控制性人口流动措施,对实施源地、移动路径、目的地全面监控,减少移动感染风险,确保安全流动;且为避免省市内的内源性接触传染扩散,采用内部分级,实现生产、生活有序推进、恢复。

3,加强分类指导,对恢复生产的企业分级调控治理

随着后疫情期复工企业增多,感染风险增加,因此需要坚持企业不发生疫情的底线,推进有序复工复产,强调安全生产。一是制造业规模的分级治理。大企业、重点企业有防护条件,可以优先复工,对于生产的防疫防护物资企业实施重点保障。大中型企业可实现政府、企业、社区和医院联动策略,且强化重点原材料、物流、人员等要素保障,确保顺利生产。小企业数量多而且散,且已与很多大企业具有共生关系,可使用中心企业iso26000的社会责任连带制度;同时,小企业员工数量多、防护措施难,生产与区域分级同步,因此可采用积极稳妥的区域推进策略,强调社区管理网格与社区治理性。二是农业生产流程分级治理。推动农业生产,畅通农业运输,实行绿色通道制度,保障农产品的市场供应;大力发展O2O模式,开展农产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鼓励农产品就近供应原则,缩短供应链长度,重塑安全的农食网络。三是服务业的创新模式。发展“线上下单、无接触配送”模式,大力发展网络诊疗、在线办公、在线教育、数字娱乐、数字生活等新业态。

4,打造生活圈经济,推进生活的空间分级调控治理

可按照“疫情风险等级越低,开放的尺度空间越大”的动态管理原则,进行分级调控,将按照空间尺度可分为三类生活圈:以家庭为主的小范围活动初级生活圈、以社区为主的可在社区内活动的基础生活圈,以及人们可在防护前提下自由正常活动的日常生活圈。打造生活圈规划,网格化只有管理手段,网格化-生活圈一体化,运用生活圈对于区域分级管控:强化基层在医疗基础环节的能力水平,实现社区分散诊断与医院集中治疗的适当分离,避免人群在医院盲目汇集造成交叉感染;发挥社区的基层组织动员和沟通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缓解生活保障物资的暂时性短缺。

5,明确主体责任,推进多元主体共同治理

企业为主,政府监督,社区协同,公众参与,形成个体参与-层级管控-分布协同的三级网络,实现社会实施共同治理的效果。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首先企业要活起来,有缺口人们才能流动进网络,充分利用此时个人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的心理,积极引导,加以一定的规则来制约、促进个体规范化,向上需要政府监督防疫,向下需要社区自觉协同监管,只有在共同治理下,分工合作,使得防疫与恢复生产两不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才能双向最大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