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兴产业将在新冠疫情后迎来进一步融合发展

作者:李恩汉

时间:2020-02-13 16:39

2292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庚子新年蒙上了一层阴霾,其来势之猛、规模之大、波及之广让每个准备欢度春节的国人都始料未及,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增添不利影响。然而,云开雾散后,必然迎来明媚阳光。就像上次SARS疫情后,我国电商产业趁势崛起一样,此次疫情让我们看到我国互联网新兴产业或将迎来高速融合发展。

一,历史借鉴:

2003年SARS疫情促使我国电商崛起

2002年至2003年,东亚爆发的SARS疫情使我国遭受巨大影响。疫情期间,城市封锁,商铺关门闭户,实体经济遭遇重创。同时,疫情对消费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或被迫或主动转向网上购物,继而成就了当时正处于萌芽中的电子商务产业。

据统计,疫情期间,阿里巴巴每天新增会员3500名,每日供求信息量增长5倍,每天收入达1000万元。国内近140万阿里巴巴会员企业中,有超过一半实现跨越式和爆发式增长。阿里巴巴“借势造市”于2003年5月10日正式启动淘宝网,并于次年创立独立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支付宝”。同一时期,京东受疫情影响,虽被迫由实体连锁店转型成为电商企业,但也因此取得自2004年以来连续7年营收增长超过200%的商业成就。可以说,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在SARS疫情期间迎来了互联网泡沫危机之后的第一个春天。因此,博达克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邓肯·克拉克在《阿里巴巴:马云的商业帝国》一书中这样表述,“虽然非典使得数千人致病并导致近800人死亡,但它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让中国互联网行业受益……非典确立了数字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的地位,因此成为互联网在中国真正成为大众传播媒体的转折点。”

就在今年2月9日,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渡过新冠疫情难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5G、工业互联网应用部署。同时,支持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对接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加快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推动低成本、模块化的智能制造设备和系统在中小企业部署应用。可以看出,5G、工业互联网以及其他互联网新兴技术将成为帮助我国经济恢复的重要手段。

二,“三大问题”:

疫情倒逼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数字化转型,互联网新兴业态将提供解决方案

作为重大公共事件,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引发了一系列社会运转模式调整和民众行为模式改变,更暴露出我国在疫情预警、信息监管、公益事业等三大问题,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亟待实现数字化转型。

1,疫情预警机制问题

不可否认,我国在防止此次疫情扩散上,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控制节点,导致大量感染人员流动到全国各省市,甚至其他国家和地区,造成疫情大规模扩散,引起国际上大范围恐慌。这充分暴露出我国疫情等公共事件预警机制灵敏度不足,数据孤岛现象明显,数据信息在政府部门之间流通不畅,重大决策过于依赖人为判断等问题。应对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我国进一步打通政府数据间的壁垒,充分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让数据说话而不是主观臆断。另一方面,政务系统中引入区块链技术,杜绝数据篡改导致的瞒报、误报、漏报现象。另外,中央可加入地方政府的联盟链中,形成有效监督。

2,网络信息治理问题

虽然在此次疫情中,官方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及时跟进,删除不当言论,组织辟谣,但还是存在信息公开不充分、舆论监管粗线条、责任追究不到位等问题。信息公开不充分为谣言的滋生提供土壤;一删了之的管理方式无法做到精准辟谣,无力应对已经“坐实”的谣言;信息溯源性有限所导致的责任追究不到位,更是无法依法震慑造谣者。应对上述问题,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融合技术,一方面,实现数据信息的自动更新,缩短信息公开流程;另一方面,不仅可以针对谣言进行快速甄别,还能实现对谣言传播范围、传播主体的确定,定点推送辟谣信息,实现精准辟谣。

3,社会捐赠透明度问题

此次疫情展现出中华儿女强大的凝聚力,从国内企业、公众人物到海外华人、热心民众,举国上下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捐赠热情,为支援祖国、支援武汉渡过难关。高涨的捐助热情也暴露出我国社会捐赠制度透明度不足的问题,严重导致我国公益事业机构公信力下降。应对这一问题,需要我国进一步加强区块链技术在公益事业环节的应用,增强信息公开的透明度,用技术手段保证公信力,而非“越抹越黑”的公关手段。

因此,应对此次疫情暴露出的社会治理问题,不仅需要我国在政策层面上高度重视现代化治理体系升级,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兴技术加速我国数字化社会治理体系的建立。

3,“两大趋势”:

互联网新兴产业将助力

我国经济发展实现升级转型

趋势一:线上场景替代线下。

此次疫情致使企业、学校无法按时复工、复学,诸多行业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但同时也给某些行业发展、转型提供契机,呈现“线上替代”趋势。

在办公场景上,多地政府延长企业复工时间,不少企业决定让员工“在家上班、网上办公”。在家办公不再是特权,而成为控制疫情、保持发展、保障安全的必要措施。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阿里钉钉、腾讯企业微信、字节跳动飞书等多家办公软件参与市场竞争,免费为企业提供工作协同解决方案,实现线上替代。

在教育领域中,疫情期间在线教育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一方面,受延期开学的影响,“停课不停能学”,学校教育在授课方式上应教育部要求,进行在线教学探索;另一方面,网络课程平台在此期间,采用免费课程的方式,吸引大量注册用户,未来有可能会出现在线教育对线下培训产业的替代。

另外,市政服务和医疗等领域也随着电子政务、在线诊疗的推广,呈现出线上替代趋势。

在此趋势下,我国5G、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必将提速。5G网络本身具备的大带宽、广连接、高可靠、低时延特性,有效弥补传统无线传输覆盖范围小、性能不稳定、带宽小、实时性差、造价高昂和安全隐患高等弊端。同时5G也将提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在使替代方案多元化的同时,也促进以往无法实现线上替代的场景网络化、数字化。另外,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大数据分析将获得源源不断的“养料”,加之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将不仅使线上完成对线下产业的替代,更可能因其智能化实现对线下的“降维打击”。

趋势二:智能设备替代人工。

无人配送。疫情期间,隔离在家的人们对外卖和电商的需求大增。不同于2003年SARS时期,外卖和电商在今天早已成为成熟的商业模式,用户也早已养成线上消费的习惯。此次疫情遇到的特殊问题在于物流企业如何有效应对“春节”与“疫情”双重夹击下的用工荒,以及人们对“最后一公里”无触点配送的需求。在此特殊背景下,无人配送将成为首选解决方案,并将成为未来我国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全球范围内,无人配送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13年,亚马逊就提出无人机送货计划,并在2016年完成全球首单。

另外,工业互联网也将成为疫情过后制造业领域的重点加速升级方向。一方面是生产效率的需要。疫情之下,防疫医院的搭建、医疗物资的生产倒逼我国制造业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依托工业互联网这一全要素、全价值链、全产业链、全面连接的新型基础设施,高效组织生产。另一方面仍是人工成本的考虑。大环境下,中国用工成本逐年上升,加之非常时期的工人复工难,可以预见更加智能化的工业设备未来将加速替代人工。

在这一趋势下,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物流配送、工业制造等行业的变革,提供了技术保障。无人机等物联网设备和区块链技术在物流产业的日益成熟已不必赘述。在工业互联网领域,5G扩大了上述互联网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升网络效能。通过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5G颠覆了工控及部分装备产品形态,实现工业机械远程控制、柔性机械臂等具体技术,进一步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替代。疫情过后,长期来看,5G和区块链将成为新基础设施。

正如SARS疫情之后,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促使我国电商产业飞速发展一样,鉴于此次疫情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以及展现出的产业升级转型趋势,此次疫情过后,我国将加速推进数字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推进大数据、5G、物联网和区块链等互联网新兴业态的快速融合与发展,实现转危为机。

推荐阅读

  • 综研观察

    当创作进入“无人区”:版权法的新纪元与未来展望 2024-04-25 14:57
  • 综研观察

    数据治理变革浪潮中的稳固灯塔:《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新规解读 2024-04-04 15:28
  • 综研观察

    抢占量子计算新赛道,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算力支撑 2024-03-28 14:41
  • 综研观察

    深圳如何逐鹿人工智能时代 2023-08-22 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