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丝绸之路时代的全球化

第169期银湖沙龙

时间:2019-12-04 14:23

17155

在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提出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给参与各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合作红利,也为世界贡献了应对挑战、创造机遇、强化信心的智慧与力量,而了解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发展演变,能为当下提供更为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核心精神。

IMG_2900.JPG

2019年11月29日下午,古丝绸之路的资深研究员张天辉在第169期银湖沙龙做了《古丝绸之路时代下的全球化》的主题分享,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张天辉老师结合自身26年的丝绸之路的旅途,以及对宗教、建筑、绘画艺术等多年的研究,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看东西双方历史文化在丝绸之路的融汇交流。

正如主持人郑宇劼部长开篇讲的那样,越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越要用全球的史观来看待历史,所有的伟大文明都是文明碰撞的结果。现在很容易用现代民族国家的观念去倒推历史上的现象,但是如果说我们是一只飞翔的鹰,或者是一个在月球上的观察者,就会发现古代世界是没有国家边界的。站在高空看下来,只有无数的人群,他们因为战争、贸易、宗教、移民甚至是气侯变化,在全世界往来。把知识、信仰、技术、物品、习惯从东到西、从西到东的传播。如果我们用全球史观的视野来看,就会发现人类文明是一张非常复杂的大网,很难分清哪里是源头,所有的文明都是在不断碰撞中形成的。

郑部长认为我们对于丝绸之路有很多认知上的误区,东西方的交往绝不仅仅是文献记载的这么短的时间,众多新的考古发现揭示出,东西方的交往比我们现在想象的要久远得多,也广泛得多。例如距今3000-4000年的殷墟前就发现了和田玉。例如埃及木乃伊,雪松来自黎巴嫩,黄金来自努比亚,青金石来自阿富汗,沥青来自两河流域,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形成了一张贸易大网。

我们一讲起丝绸之路,可能脑子里就想起驼铃声声,大漠孤烟,丝绸商队的浪漫图景。但实际上,无论是走草原路线还是走帕米尔高原路线,或是走海上的路线,都是艰险重重的,丝绸之路绝不是一条从长安到罗马的康庄大道,几乎没有人能够从长安走到罗马。丝绸之路实际上是由无数的中间结点,无数的绿洲城市一棒一棒的接力完成的,从来不存在一条从长安到罗马的大路。

在丝绸之路上,也不仅交易着丝绸,也交易着香料、黄金、宝石、漆器、骏马。现在看起来丝绸之路上的贸易量并不特别大。但是它毫无疑问是一条宗教的、艺术的、语言的、新技术交流的大动脉。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也不仅仅是商旅,还有士兵、朝圣者、传教士、工匠、难民、盗贼、使节,他们传递着宗教、传递着信仰、传递着新知识,也传递着艺术与文化。

Unnamed QQ Screenshot20191209142958.png

张天辉老师讲释如下:

一、古丝绸之路的诞生与发展

丝绸之路从广义上讲,分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并开辟从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以罗马为终点。这条路被认为是连接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的物品,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这本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交通通道路,命名“丝绸之路”,这一名词为大家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外国交通贸易的海上通道,以南海为中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到唐朝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古老的海上通道。

张天辉老师从中国移动的“一带一路”套餐说起,从丝绸之路的地理概念导入,简单梳理了西方的发展脉络,认为丝绸之路的起源与货物和贸易的需求密不可分。

在亚历山大统治时期,他将目光瞄准了东方,寻找机遇和财富。中国汉朝,则打通了整个西域,打开了横跨大陆的交通大门,丝绸作为交换物品在贸易中出现。中国出口丝绸、布匹、茶叶、瓷器等传统的几大样,从西边进口马匹、香料等等。据文献记载,班超大将军在一世纪的时候就到达了里海,与波斯交往。在罗马帝国时期,埃及红海的港口每年大概有120多艘船装满了货物驶向印度,有葡萄酒和黄金等等,中国的丝绸在地中海更是随处可见。

传统意义上,我们认为只有现代社会才有全球化,其实在公元前就已出现,且规模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丝绸之路经历过很多的阶段,最主要的丝绸之路从汉朝开始,最繁盛的时候是隋唐时期,到了元朝,丝路更加畅通,这个时候不仅是货物贸易,还有更多的文化交流。只有在东西双方都是大帝国的时候,商路才会畅通,否则会有战争、关税等问题。

二、古丝绸之路为什么能发展与兴盛?

第一,波斯人为丝绸之路建立了交通基础。从西到东的交通发展中,波斯帝国最先整修了道路交通体系,并以开放包容的政策使帝国贸易繁荣昌盛,为统治者的军事远征提供了财力支持,而远征又为统治者带来的更多的财富。因此,在进行贸易的过程中,建立了一座座的城市,如巴比伦,波斯波利斯、苏尔,巴拉克利亚利特等。

Unnamed QQ Screenshot20191209143010.png

第二,马其顿帝国为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了语言基础。塞琉古王朝横跨地中海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统治了三个世纪,使希腊语成为日常官方语言,深深地根植于印度次大陆。如,古代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颁布法令都会附件希腊文翻译。

第三,骆驼为丝绸之路提供了交通工具。丝绸之路必须经过许多要塞,戈壁滩边缘环境非常艰苦,而骆驼还能忍受极其恶劣的气候,它们能够预感致命性风暴,立刻嚎叫并聚在一起,商人们见到以后就马上做好准备。

第四,沿途各国的信誉、安全保障。因为丝绸之路为沿途各国提供了稳定的税收保证,令各国政府有动力为道路的畅通提供安全保障。贸易商品全部封存,盖上印章,保存在政府的档案馆里,作为出口的许可记录在案,而且有监督体制,不能造假。

Unnamed QQ Screenshot20191209143022.png

三、古丝绸之路上的建筑文化

丝绸之路是一条货物贸易之路,还是文化交往之路,如语言、文字、宗教、建筑等的交融。因为时间关系,张天辉老师认为,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且可以保存得相对完好,因此着重从建筑方面讲解,来体现文化融合。

古代的城市规划,尤其是首都,建筑最能反映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如,古希腊的民主城邦,城中心有守护神的庙宇、公众大会会场和集会的场所;在古罗马帝国,城中心有皇帝的纪念性广场和凯旋门;在中世纪有主教堂;在文艺复兴时期,有市政厅、市场和豪华的豪门贵族的官邸;而在绝对君权的国家,占据市中心的,是皇帝的宫殿。西方国家古典城市基本是按照这种规划来实施建设的。

第一类是宗教类建筑。

在丝绸之路上,宗教类的建筑主要是根据宗教的传播繁衍发展起来的,从西往东,有希腊罗马的神庙、天主教建筑、东正教教堂、高加索基督教堂、犹太教教堂、伊斯兰清真寺建筑,拜火教建筑和印度教、佛教类建筑。宗教类建筑因为有太多的精神寄托,统治者和百姓都愿意在这方面投入巨大的财力,所以宗教类建筑是最为宏大壮观,也是保存得最好的建筑。

Unnamed QQ Screenshot20191209143033.png

张天辉老师按照建造时间和地域不同,将东正教教堂分为希腊的东正教教堂、巴尔干的东正教教堂和俄罗斯的东正教教堂,结合三者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风土民俗,分析它们的共性与差别。

因为伊斯兰教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同化能力,故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在丝绸之路上也极具代表性。令张老师感触最深的,是到现在为止,在伊斯兰教国家(欧洲的阿尔巴尼亚、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北非、西亚、中亚)依然严格按照古兰经的教义,当人口达到一定数额时,就建设清真寺供教徒使用。

第二类是世俗类建筑。

包括各种壮观宏伟的市政厅、广场、驿站、浴室、豪宅、商业中心等,著名古城有布哈拉、西瓦、色拉子、阿曼的尼兹瓦、奥赫里德、柬埔寨的吴哥窟。

其中,保存得最好的就是浴室,这体现了一种世俗的生活,无论是否有宗教战争,文化是否包容,人民生活都追求和享受干净。

Unnamed QQ Screenshot20191209143044.png

第三类是皇室类建筑。

包括皇宫,城堡。在伊斯兰教里,说天堂有四条河,所以皇室为了表示天堂,有统一的建筑模式,就是建一个“十”字,代表天堂的四条河,这是伊朗人发明的,有一种细腻、哀怨、淡淡的忧伤之美。

第四类是纪念性建筑——陵墓。

最著名的就是埃及金字塔了,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帖木儿家族的皇家陵墓、泰姬玛哈尔陵等也是世界史上的瑰宝。

丝绸之路上各国、各阶段建筑文化的精彩纷呈,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窥见各国文字、语言、宗教制度和传播、饮食文化的特色所在。

最后,张天辉老师总结,各个国家在丝绸之路做物质交流的同时,也促进了技术的传播,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和习俗,交相辉映,异彩纷呈。所以,丝绸之路是推动人类发展最繁忙、最丰富多彩的大动脉,它从来都不是一个单行线,也不是一个平行线,而是多种契约联合在一起的交响乐章。正是因为开放、包容、多元,才产生了丝绸之路的辉煌,这也是丝绸之路的魅力所在。

讨论环节,李津逵老师听张老师的分享,启发他思考,为什么雅典和波斯当时在爱琴海两边对垒的时候,雅典可以发育出那么先进的民主制度,就是因为那一边是波斯专制帝国,两国对垒,我就要把民主做得最好。相反波斯帝国是所有古今中外帝国中最讲人道、最讲人权的地方,因为它的另一边是民主,我这边是最人权的帝国,反过来离波斯越远的帝国就可以越任性了。

推荐阅读

  • 樊纲观点

    樊纲:全球化不会停止,全球化的推动力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2022-09-20 15:48
  • 综研视点

    如何成为世界500强?布局全球化市场是关键 2022-08-04 10:34
  • 综研专访

    曹远征:新全球化下中国经济发展新定位 2021-03-19 16:11
  • 樊纲观点

    全球化不会终结,但一些发达国家将采取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 2020-12-23 12:00

    全球化不会终结,但相当长时间里,一些发达国家将采取各种手段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