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做深做实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部署:制定四大战略定位、“两廊四区多点”格局

时间:2022-10-10 10:42

10813

QQ截图20221108104943.png

为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近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2-2035年)(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划》)。

《规划》提出,深圳将从海洋经济、海洋科技、生态文化、对外合作出发制定四大战略定位,并从空间及管理方面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构建“两廊四区多点”的总体海洋发展空间格局。

《规划》预期,到2025年,深圳初步形成产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海洋战略新兴产业高地;到2035年,深圳将建成具有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为社会主义海洋强国战略的城市范例。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项目研究员周菁表示,《规划》进一步完善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为深圳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制定了近中远期阶段性目标,提出了更为清晰的发展方向。

QQ截图20221108105053.png

一、四大战略定位明确前进目标

相比上海、香港等全球现代海洋城市第一发展梯队,深圳目前的海洋经济规模有限,2021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约为10%。深圳海洋经济在创新要素、新兴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链主型”企业及深港合作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随着近年的发展,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也有不少阶段性成果。目前。深圳已集聚了中海油、中集集团、招商重工、盐田港集团、中兴通讯、华大海洋等一批涉海龙头企业。

涉海企业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受钦透露,近两年尽管受疫情影响,公司的利润和销售额仍维持一定增长速度,认为行业的发展已到了需求成熟这一步。

结合深圳实际基础,《规划》提出了全球蓝色经济引领者、全球海洋科技创新标杆、全球绿色海洋文明示范区、全球蓝色伙伴关系主平台四个战略定位。

从海洋经济维度出发,引导陆域优势产业向海发展,全面提升海洋产业发展能级,重点打造国际航运中心,聚焦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能源产业、海洋现代服务业,提升海洋渔业。

从海洋科技维度出发,以树立全球海洋科技创新标杆为目标,结合全球科技前沿和深圳特色,从促进关键技术国产化、强化成果转化和人才支撑等方面提出提升深圳海洋科技能力的策略路径。

从践行绿色发展维度出发,以国家“双碳”目标为引领,从能源结构及海洋产业转型、海洋生态、海洋文化打造等方面提出深圳的策略路径,助力打造全球绿色海洋文明示范区。

从深圳对外合作维度出发,聚焦对国内外海洋资源的链接,以建设全球蓝色伙伴关系主平台为目标,从深港、粤港澳大湾区、国内涉海城市、全球合作等不同领域提出海洋合作的策略路径。

“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这两方面仍是关注的重点所在。”周菁表示,在海洋经济维度,航运发展程度是“全球领先的海事之都”的重要评判维度,《规划》提及的现代航运服务、港航业与自贸试验区融合、港口智慧化具体发展路径可以解决深圳目前存在的港强航弱问题。

而对于海洋科技维度,她指出,“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大学”双龙头牵引、建设全球海洋智库、重点建设海洋综合试验场等都是深圳实现全球海洋科技创新标杆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QQ截图20221108105128.png

二、构建“两廊四区多点”格局

近年来,海洋经济在深圳被频繁提及。从顶层设计到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等规划文件,多次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今年6月,深圳也陆续出台了《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深圳市培育发展海洋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陆海全域统筹,五大方向拓展海洋产业新增长极。

在粤港澳大湾区坐标体系中,《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显示,在合作方面,广州与深圳同处榜单第二梯队,香港则处在第一梯队。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沈体雁表示,香港、深圳、广州三座城市之间不仅地理位置相近,更形成了重要的“组合优势”。

为更好统筹深圳全市陆海空间资源,《规划》提出了构建“两廊四区多点”的总体海洋发展空间格局。

其中,“两廊”为“广深港”海洋科技创新走廊 、“深惠汕”海洋产业发展走廊;“四区”为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区、海洋现代服务与创新研发核心区、蓝色智慧与文旅产业集中承载区、深汕海洋产业多元拓展区;“多点”为在全市设置十一处海洋发展重点片区。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市十一处不同片区之间,一方面引导优势资源向重点片区及园区集中承载,另一方面促进不同海洋功能差异化集聚。其中,前海中心区、西丽湖-高新区深圳湾、福中-香蜜湖片区着重在城市成熟片区重点注入海洋发展服务功能,其余片区重点承载各类海洋发展要素及空间载体。

在周菁看来,这三层级空间体系体现出了两大重要作用:一是通过海洋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城海关系,充分挖掘滨海特色空间资源价值,实现城海交融的海洋城市空间格局;二是通过区域联动,实现湾区城市海洋科技与产业联动发展,打造协同发展的海洋合作体系,统筹布局蓝色发展空间。

记者 欧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