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研国策(25) | 一带一路区域之非洲:走进非洲,基于产业漂移的中国故事

时间:2017-05-16 10:57

119308



综研微语】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凭借多年在经济特区以及工业园区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的研究经验,已为埃塞俄比亚、刚果共和国、毛里求斯、肯尼亚、印度、斯里兰卡、白俄罗斯、密克罗尼西亚等国家特殊经济区的立法、规划、建设提供咨询,输出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经验,同时积极推动中国企业从海外园区工程建设,向投、建、管、运全链条服务转型。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工作,即为“一带一路”项目在海外切实落地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是中国研究咨询业“走出去”,输出中国软实力的良好实践,受到了中国外交部和东道国政府的高度评价。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博士后工作站  黄睿


 

□ “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的理念以中国为起点,遵循产业和市场规律,实现在沿线国家的落地、生根和发芽。


□ 中非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快速发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领域的合作助力非洲基础设施和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 “一带一路”倡议下创造的国际合作机遇顺应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全球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优化正待全面展开。

 




 

产业具有漂移性,在开放市场上,基于禀赋优势在全球动态调整产业链的空间布局。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产业发展经验,每一次的全球“产业漂移”可带来产业流入和流出地区的繁荣发展。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和韩国先后出现GNI超过GDP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制造业通过资本和技术实现资源在全球的配置。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先后成为全球制造中心,日本作为第一次产业漂移的目的地,构建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之后向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和新加坡进行第二次产业漂移,充分发挥了产业流入地劳动力、资源和市场的潜力,中国接棒第三次产业漂移,以加工贸易为主要承接模式,保持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


 

图 发达国家GNI超过GDP时间轴


 

01/ 遵循产业漂移规律的中国模板


 

我国自1978年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依靠国际市场,发挥劳动力、资源和市场的优势,吸引了规模庞大的国际直接投资,在东部沿海地区建立起纺织服装、电子和汽车等出口导向型的产业集群,外贸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随着中国产业优化升级,制造业沿着微笑曲线由低端向两端发展,资源禀赋的相对优势发生变化:根据2015年波士顿咨询发布的《全球制造业转移的经济学分析》指出,我国在2004-2014期间,根据生产率调整后的制造业平均工资翻了3倍,与同期美国相比的制造业成本优势由约14%下降到4%,且国际贸易摩擦不断,中国长期是国际上贸易救助设限的首要目标国,2000-2016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根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上半年G20国家对我国发起的调查占案件总数的81%,其中由美国发起的约占40%,2016年美国全年对中国发起的三类调查超过了2015年G20上半年发起调查的总数。工资刚性上涨和国际贸易争端加剧,导致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和贸易条件发生变化,促使中国产业的“漂移性”开始显现,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是2014年中国的ODI超过了同期FDI,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这种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变动及产业发展规律也体现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倾斜上,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同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提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两次中非合作论坛形成了中非发展基金和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两大专门面向非洲的商业性投融资资金,2016年一季度中国更一跃成为非洲第三大投资国,使与欧盟和美国有良好贸易条件的非洲逐渐成为中国资本和技术输出的关键目的地。为实现中非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目标,要求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中非合作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投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的提升,顺应产业发展“漂移性”的规律,推动中国模板在非洲的顺利落地,实现制造业“板块”的重构。


 

02/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故事


 

近年来,中国以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在非洲建设了一定规模的铁路和产业园区。


 

“要致富,先通路”,中国在非洲建设的铁路除1975年通车的坦赞铁路外,还包括2015年建成通车的安哥拉的本格拉铁路、莫桑梅德斯铁路;2016年建成通车的尼日利亚阿卡铁路和联通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的亚吉铁路,以及预计2017年建成通车的肯尼亚蒙内铁路和待开工建设的尼日利亚沿海铁路,这些铁路均联通非洲优良港口和资源丰富的内陆城市,这种“铁路+港口”的模式为非洲构建了优良的产业发展交通基础,且均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优贷,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带动了我国钢铁、机车、水泥和通讯设备出口的同时,为非洲的资源流动和产品出海搭建了先进的物流体系,为资源丰富的广袤土地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发展物质基础。


 

“无工不富”,中国还在非洲建立了境外经贸合作区,根据商务部统计显示,除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外,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尼日利亚莱基自由贸易区和广东工业园均布局在由中国建设的铁路沿线城市,为东道国提供了切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的工业基础,也带动了我国产业链在空间上的延伸,开始了我国产业向非洲的漂移,为我国实现中非产能合作提供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条件,更推动了非洲产业体系的构建和城市化进程。


 



 

03/ 继续书写一带一路的中国新故事
 


 

中国在非洲建设的铁路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在空间上逐渐形成了“铁路+港口+产业园区”的格局,中非全面经济合作的轮廓渐现,但基于中非产能输出和装备制造的合作,仍有巨大的优化前景:


 

首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在非洲建设的铁路大多数以EPC工程承包的模式进行,目前仅亚吉铁路明确由中国运营,为保障“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更为带动整个非洲经济的健康发展,需探索将铁路的产业链向上和向下在非洲进行延伸,经由铁路实体网络带动铁路产业网络在非洲的构建;


 

其次,“铁路+港口+产业园区”的空间格局显现,但是铁路和对外经贸合作区在建设的时序协同和运营的呼应待优化,将“铁路+港口+产业园区”的实体网络建成中国产业在非洲有序落地和发展的脉络,是推动国内成熟产业以“雁阵模式”走入非洲、推动中非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的关键;


 

最后,境外经贸园区入园企业的规模逐渐形成,但由企业集聚形成的同向产业合力尚待形成,全产业链的合作待成为中非深耕“一带一路”倡议共赢合作的重点方向。

 


 

 


推荐阅读